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ID:44627327

大小:294.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_第1页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_第2页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_第3页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_第4页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089-2009 麦玉两熟制玉米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089—2009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CornStrawReturningintoFieldMechanizationTechnicalStandardBasedonWheat-CornCroppingSystem2009-12-10发布2009-12-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089—2009前言为提高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水平,规范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根据我省目前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应用状况、农艺特点和

2、发展趋势,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健美、李金才、何超波、张明杰、蔡海涛、武小燕。本标准首次发布。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34/T1089—2009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的术语和定义,作业前准备、作业流程、技术要点、技术指标、注意事项以及机械的安全防护和保养。本标准适用

3、于我省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粉碎翻(旋)埋还田机械化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269.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10395.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

4、:总则GB10395.7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7部分:联合收割机、饲料和棉花收获机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www.bzfxw.com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麦玉两熟制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麦玉两熟制种植制度下,选用先进适用的机械与装置,对玉米秸秆进行直接粉碎还田的机械化技术(以下简称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粉碎翻(旋)埋还田、玉米秸秆留高茬还田、玉米整

5、秆覆盖还田机械化技术。3.2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械化技术选择适宜的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抛撒覆盖在地表,或人工摘穗后,选择适宜的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抛撒覆盖在地表的机械化技术。3.3玉米秸秆粉碎翻(旋)埋还田机械化技术选择适宜的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秸秆粉碎后抛撒覆盖在地表,再用适宜的拖拉机配深耕犁(或旋耕机)将秸秆翻入地下(或旋混于土层中)的机械化技术。3.4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是将割去秸秆后

6、的根茬用机械粉碎后翻(旋)埋还田于耕层土壤中的一项机械化技术。3.5DB34/T1089—2009小麦免(旋)耕播种机械化技术选择适宜的播种机械在玉米收获后,在秸秆(已粉碎)覆盖地表条件下,未经任何耕作(或经浅旋耕),进行小麦播种作业的机械化技术。3.6深松机械化技术选择适宜的深松机械进行松土作业的机械化技术。其松土深度一般超过犁底层,并保证所松田块上下土层基本不乱。3.7地表处理机械化技术选择适宜的浅松机或圆盘耙进行浅松、浅耙地等作业的机械化技术,目的是整平地块,或对过多的地表覆盖秸秆进行掩埋,保证免

7、耕播种技术实施的质量。3.8犁底层多年耕翻作业时,由于机械等多次进地压实,在耕层下面形成的密实土层。3.9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粉碎长度合格的秸秆质量占还田秸秆总质量的百分率。3.10残茬高度秸秆还田作业后,残留在地块中的禾茬顶端到地面的高度。垄作作物以垄顶为测量基准。3.11抛撒(铺放)不均匀率www.bzfxw.com粉碎还田抛撒(铺放)不均匀的秸秆质量占抛撒(铺放)总量的百分率。3.12漏切率漏切秸秆量占还田秸秆总量的百分率。4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准备4.1田块准备4.1.1收获前10d~15d,

8、应对玉米的倒伏程度、种植密度和行距、果穗的下垂度、最低结穗高度等情况,做好田间调查,并适时对倒伏的玉米进行人工摘穗及适当处理。4.1.2作业前3d~5d,对田块中的沟渠、垄台予以平整,并将水井、电杆拉线等不明显障碍安装标志,以利安全作业。4.1.3作业前制定作业计划,人工适时开好割道。4.2对作物的要求4.2.1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或果穗下垂率≥15%的不宜进行联合收割。4.2.2摘穗收获并秸秆还田时间应在所收玉米果穗籽粒成熟3d~5d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