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

ID:44632079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_第1页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_第2页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_第3页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_第4页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摘要]在杂交稻孕穗末期和破口期(破口后3d)对褐飞虱进行施药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孕穗末期施药对褐飞虱的防效显著高于破口期施药。经过2年的大面积验证,证明防治褐飞虱的最适施药期是水稻孕穗末期,口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避免等到褐飞虱大发生才急着加大药量防治甚至2次防治。[关键词]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龙川县是广东省产粮大县和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水稻年种植面积55万市,水稻产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是为害水稻生产的最严重的

2、害虫之一,在我县,每年因褐飞虱为害而造成水稻毁秆倒伏的田块很多,对产量影响较大。目前的防控策略一般为“压前控后”或“治三控四压五”,强调的是逐代防治,防治的重点是主害代,后期常常是等到褐飞虱大发生才急着加大药量防治,甚至2次防治,一直以來在生产上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索我县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的最佳策略,2011年起,连续2年在晚稻上开展了以水稻生育期确毘防治适期的褐飞虱防治策略研究,选择分别在水稻孕穗末期和破口期(破口后3d)进行施药控制穗期褐飞虱的效果试验,并经过大面积生产示范验证,证明水稻孕穗末期

3、是最适施药期,及早治理效果更好。、材料与方法1・供试水稻品种博优998,7月4日播种,7月31日移栽;泰澳丝苗,7月5日播种,8月1日移栽,亩栽1.8万丛禾,试验田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屮等偏上水平。孕穗末期,禾苗长势均匀良好,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2.试验设计与方法(1)夯剂处理试验设(667m2用量,下同)3个处理:①40%氯虫苯甲酰胺?卩塞虫嗪WG(福戈)10g,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②25%毗妍酮WP(飞电)20g,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③清水对照。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药剂

4、处理小区面枳100ni2o清水对照小区面积50m2o(2)施约时期及方法试验在两块相邻的杂交釉稻田中进行。第1块田水稻品种为博优998,于2009年8月15日孕穗末期施药,第2块田水稻品种为泰澳丝苗,于2009年9月2日破口期施药。均采用没得比(Super-Green)-16型背负式喷雾器兑水喷雾,喷药量45L/667m2o施药时各处理区灌水3〜5cn),保水5〜6do(3)调查时间、方法和内容施药前调查并记录虫口基数,药后3、7、〜14、21d查防效。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20点,每点查2从,采用盆拍法

5、,仔细计算和统计稻从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量。记录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二、结果与分析1•施药适期(1)孕穗末期施药效果从表1可知,杂交稻孕穗末期施药•对褐飞虱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极好持效性。40%氯苯?曝虫嗪10g药后3、7、14、21d的防效分别为87.2%、86.6%、8&6%和97.9%;25%毗妍酮WP20g药后3、7、14、21d的防效分别为87.4%.87.0%.89.1%和97.9%;两种药剂处理的防效稳定,且在药后21d述表现出最高防效,持效期长达21d以上。基本控制了杂交稻穗期褐飞虱的

6、为害。(2)破口期(破口后3d)施药效果从表2可知,杂交稻破口期(破口后3d)施药,防治褐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下降,40%氯苯?曝虫嗪10g药后3、7、14d的防效分别为72.9%.87.8%和69.7%,25%毗蜗酮WP20g药后3、7、14d的防效分别为83.0%.80.9%和69.0%。药后3d的防效比下降了8~15个百分点,药后14d的防效降到了70%以下,对褐飞虱的控制时间只有7〜14d,持效期缩短了7〜10d。由于后期虫量猛增,试验田在药后24d各小区均出现了点片倒伏。表明在破口期(破口

7、后3d)施药防治褐飞虱显著逊色于孕穗末期。2.示范效果2011-2012年龙川县水稻病虫统防区褐飞虱防治全面推广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技术,3年来统防区8200hm。水稻只有极个别田块因施药不均而造成褐飞虱为害冒顶或毁秆倒伏•而农民自防区于2011年出现了因褐飞虱为害而连片冒顶或倒伏的现象。冒顶或倒伏的FT1块率达15%。2011年褐飞虱大发生,统防区防治2次(分糜盛期和孕穗末期),穗期平均虫量980头/百丛,比以主害代作为防治重点的农民自防区(全季用药3〜4次,穗期平均虫量4500头/百从)少359%;2

8、年生产实践均说明,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可以更有效控制褐飞虱为害。三、结论与讨论1•褐飞虱主要是在稻从的基部取食为害,水稻孕穗末期施药,水稻孕穗末期施药,褐飞虱的数量和成若虫的比例均较低,虫龄比较整齐喷施的药液大部分在叶片上,笏液除蒸发外,一部分顺着叶片、稻秆流到稻丛基部,还有部分被叶片吸收,随营养物质传输到稻丛基部。所以,孕穗末期施药,药液到达稻丛基部的量较多,表现出对稻飞虱的防效好,持效期长,同时对稻谷的直接污染也极小。而破口期(破口后3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