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ID:44635251

大小:7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_第1页
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_第2页
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_第3页
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_第4页
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0年第24卷第1期赵卫杨佩英摘要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登革热是重要的虫媒病毒病,近年來患者数与流行区域都有扩大的趋势。为加强对登革热的诊断与防治,本文対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预防进行了简要综述。关键词:登革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预防登革病毒感染是目前常见的由节肢动物引起的疾病。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约发生1亿例登革热(denguefever,DF),50力•例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25000人死亡[1],而且在亚、非、南美的热带地区发

2、病率呈上升趋势。登革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从登革热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shocksyndrome,DSS)o此病毒叫通过蚊虫传播,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种耐冷伊蚊可对温带地区儿童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1全球分布登革热是一种地区性流行病。最早有记录的登革热发生在1779年,在印尼的粋加达和埃及开罗暴发。早期暴发的登革热症状简单,如高热、严重的骨痛和背痛。1944年开始,文献报道的出血现象增多。世界约2/3的人口生活在有登革媒介的地区,主要是埃及伊蚊。目前登革热在除欧洲之外的所有大陆都有流行,登革出血热则在亚洲、美洲

3、和一些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其中亚洲国家病例数比其他地区多得多。在亚洲,DHF主要影响儿童健康。近年来,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15岁以上的DHF患者呈显著上升趋势。进入90年代,东南亚DHF的发病率居高不卞,特别是泰国和越南占亚洲的2/3以上。在这些地区,登革出血热是住院儿童发病和死亡的十大原凶之一。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和斯里兰卡1991〜1995年与上一个五年相比,DHF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1981年古巴发生了DHF,在美洲是第一次大流行。共出现344203例DF病例和10312例DHF病例,158人死亡。此次DHF流行是美洲历史上最

4、严重的一次流行[3],与DEN-2毒株令关,而在4年前古巴曾发生由DEN-1引起的登革热流行。与古巴流行事件相似的是,1986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有将近100万人感染DEN-lo1990年乂有DEN-2的人暴发,却儿乎没有发现DHF/DSS病例[4]。1981〜1996年美洲25个国家共有42246例DHF病例,582例死亡,53%來自委内瑞拉,24%來自古巴。哥伦比亚、尼加拉瓜和墨西哥1992〜1996年每年报告有1000例以上的DHF病例[1]。近年來,长期有登革病毒活动的儿个国家第一次有了DHF流行的报道。1985~1986中国海南岛第一次暴发DHF流行,

5、每10万名届民中有1913人感染此病[5]。登革病毒感染的H益广泛和感染者数忖增加的原因有:埃及伊蚊的分布扩大;南亚特大城市的人口增加;对城市环境的恶化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但从简单的DF流行改变为严虫的DHF/DSS,其机理尚不清楚。2传播已知的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人、低等灵长类和蚊。节肢动物媒介是伊蚊属成员,在城市和农村均可繁殖生长,现在认为登革热疫区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6]。埃及伊蚊被认为是故有效的媒介,原栖息于非洲森林,现在已散布在世界大多数地区,在北纬30°和南纬20°之间的地区均有发现。雌蚊白天产卵,早晨和傍晚为活动高峰期,在叮咬了染

6、毒个体后,可直接通过改换叮咬对象传播病毒,或病毒在唾液腺屮繁殖8〜10d后再吸血时传播病毒。被感染的蚊可终生保持传播登革病毒的能力,并可经卵遗传给后代,埃及伊蚊的卵对干燥有很强的抗性,能长期存活。这些事实可解释DF突然暴发的原因。白纹伊蚊产于南亚,白天觅食,比埃及伊蚊有更髙的叮咬频率。在美国,白纹伊蚊可到达北方的芝加哥。由于适应力的捉高,其抗冷物种已在欧洲发现,表明欧洲有暴发登革病诗感染的潜在危险[2]。3病毒特征登革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有4种血清型和许多种生物型。在大多数地区,4种登革病毒感染循环暴发,有吋则同吋暴发。黄病毒科的所有成员有共同的形

7、态特征、棊因结构和复制、翻译方式。成熟登革病毒颗粒中一直径30nm.近似二十血体的核衣壳包绕一条单股止链RNA基因组,核衣壳外有一层10nm厚、来自宿主细胞膜的脂质包膜。登革病毒基因纽接近11kb,能在体外翻译°RNA5‘端有I型帽子结构,3’端缺乏polyA尾,只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约10000个核甘酸,编码3种结构蛋门,7种非结构蛋白,基]大I顺序是5’-C-PrM(M)-E-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3。此蛋白以约300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形式进行合成,由病毒和宿主蛋白酶进行协同翻译和翻译后加工。结构蛋白包括衣壳蛋白C

8、、PrM$白和包膜蛋白E°衣壳蛋白C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