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

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

ID:44635941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独学、对学、群学在历史探究教学中的运用高效课堂倡导的学习“三式”为独学、对学、群学。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那么,“合作”排斥“独学”吗,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在小组合作的框架下,如何开展“对学”、“群学”?独学即自主独立的学习,独学是合作的基础,没有独立学习的合作一定是低效的。学生依据导学案,通过独学,明确了本节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初步的探究,知道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在他们合作探究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促使学牛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增强了对学和群学的目的性。从心理学

2、的角度来讲,独学能为对学和群学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对某个问题的独到见解能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地参与到对学和群学的讨论当屮;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探究,求知欲更强,可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探究”活动,涉及到本课的重要内容,有史实、图表、材料分析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进行课前探索活动,对于学牛的历史思维和能力培养很有裨益。课前探索活动往往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补充、改编、创作一些新材料、新问题,

3、使之更切合当堂课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节,我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结合当今世界局势,谈谈美国发生“9•11事件”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个探究问题既贴近生活又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像这样,课前轻轻松松的进行一段充满挑战的探究活动,既可以融汇一节课的重要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由此进入课堂,既打开了知识的窗户,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占用时间不多,效率高,效果好。独学完自然进入对学,对学相当于戏剧中的发展。此时学习对子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主要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以为对学不应该仅仅是两

4、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小组内“一个人教一个人”的合作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提高和解决问题。群学是对学后的水到渠成,也是合作的高潮。此时组长组织全组成员以导学案为学习的任务菜单,以个人学习为单位,小组为团体,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即是学习者,又是小导师。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屮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许多智慧的火花在此迸发,许多新颖的问题在此呈现,许多学习成果在此生成。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部分内容时,因本节内容比复杂,经济术语多,专业性强,我先让同学大致浏览全

5、文,找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表现,进一步思考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变动对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等。学生开始认真的看书,归纳学生的思维也在跟着老师的思路有序的运转着。前两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到最后谈影响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争先恐后的谈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时,我提出由学生分组,前后三排学生为一小组,组内进行讨论。我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课堂气氛很活跃在总结时,我说:“不错,归纳的很好。市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啊。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

6、走向破产,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正要进行分组讨论时,其中一个小组的一位学生举手示意(实为质疑):“老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哗的也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都在小声嘀咕:就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有点突然,因为这个知识点涉及到必修一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也不是今天讲课的重点,怎么办?说实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做充分的备课和思考,但看到学生的热情很高,好像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继续下面的问题了。我呢,当然不能扫了学生的兴,而且掌握了这一点,也有利于引导学生

7、对洋务运动作出一个止确的评价,特别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而且联系现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学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学,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等。想到这儿,我的思路也打开了,于是我对学生说:“那我们先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大家手头的资料是有限的,只能先从书木中找到甲午战争这一节的内容,找到了清政府的强大的海军力量如何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失败,特别是威海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但看了之后,学生

8、还是似懂非懂,不过他们最起码懂了两点:知道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海军力量覆没了,知道了李鸿章在战争中的妥协退让,学生的表情是义愤填膺的,大骂李鸿章妥协卖国,看到学生的激动情绪,我也深受感染,我说:“同学们,这就是大清的水师,这就是大清的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