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

ID:44636333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_第1页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_第2页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_第3页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_第4页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医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08例【关键词】电针颈性眩晕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rre-Lieon综合征[1]。该病以眩晕和颈椎疼痛为主要特征,其眩晕多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笔者自2004年2月—2006年8月,采用针刺方法对108列颈性眩晕患者治疗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8例

2、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根据典型症状、体征、X线摄片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排除其他性质疾病引起的眩晕。其中,男46例,女62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8天。1.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全国第3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修订的相关诊断条件[4]。1.2纳入标准:①眩晕反复发作与颈部活动有关,曾有猝倒史;②旋颈试验阳性;③多伴有头颅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耳鸣及听力障碍等;④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榷关节骨质增生;⑤除外眼源性、心源性、脑源性及

3、耳源性眩晕;⑥MRA或椎动脉彩超显示第2段椎动脉(V—11)有局限性狭窄或扭曲征;⑦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孑L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皿段(岀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⑧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虽符合纳入标准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或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③有颈椎骨关节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④有手法治疗禁忌证者;⑤不能坚持治疗、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同时接受相关其他治疗者;⑥妊娠期妇女。2治疗方法2.1取穴:百会、风池、完

4、骨、供血、大椎。(供血定位:在风池穴下1.5寸,平下口唇,颈2、3椎体间。)2.2操作:取坐位,常规消毒皮肤,用28号毫针刺上述穴位,风池完骨供血进针1.5寸百会斜刺1寸,大椎进针1寸,待有酸、沉、胀感时,在风池,供血两穴接电针,运用连续波,电流量以头部轻度摇摆为宜。留针20~30min,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1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天,做下一疗程,以两个疗程统计疗效。3疗效标准[5]痊愈:眩晕完全消失;无耳鸣、目胀、头痛、项强;颈枕部无压痛,颈及上肢活动无异常。显效:眩晕偶作,发作时可起坐、直立;偶发耳鸣、目胀、头痛、颈

5、部不适;颈枕部轻压痛,颈及上肢活动略受限。有效:眩晕阵发,借助搀扶可起坐、直立;有阵发性耳鸣、目胀、头痛、颈项强痛;颈枕部压痛减轻、局限,颈及上肢活动欠灵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4治疗效果本组108例患者,临床治愈65例,占60.2%;显效35例,占32.4%;有效8例占7.4%;无效为零。总有效率100%。治愈者均经半年随访无复发。v5讨论中医学无“颈性眩晕”之病名,但有关本病的论述,散见于“眩晕”、“头痛”、“伤筋”、“筋痹”中。其病理关键在于经脉与气血的瘀结,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颈肌损伤、环枢椎关节的错位等均可导致

6、经脉气血淤阻、气滞不通[6]。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部软组织损伤病变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进而引起颈椎节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颈段的失稳,使颈交感神经及椎交感丛突然或持久受到刺激而发生椎动脉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而导致眩晕[7]。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海,无论病因为何,其病机皆为髓海不宁,故治疗首选位于巅顶的百会穴,因本穴人络于脑,可清头目、止眩晕;风池、是治疗眩晕的要穴,具有醒脑开窍、祛风止眩的功效。对脑血管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8],并且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兴奋动脉壁

7、细胞上的P受体,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9]。所以取百会大椎有调气通阳,升清降浊,调和一年阳气之功,而奇穴“供血”经颈2、3椎体之间达椎动脉前,完骨风池有祛风潜阳泄肝胆之火之意,完骨深刺可刺中椎动脉,风池深层也有椎动静脉经过,电针风池“供血”使颈部肌肉跳动,可以推动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因而改善椎基底动脉和大脑供血,而起到治疗眩晕的作用。针灸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量,减轻因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并能恢复已经受到损害的脑神经,这是针灸能有效治疗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10]。颈椎间盘突出水肿期及颈软组织损伤早期和伴有椎管

8、狭窄这些情况在运用手法治疗时,症状容易加重,但只运用电针治疗时未曾出现过。电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疗法,又比针药结合疗法简便、经济。真正体现了针灸疗法“效、简、廉、验”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马新平,李柱,姜燕•火针、毫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