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ID:32642345

大小:57.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3页
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4页
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针结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龚明发(上海市南翔医院中医科201802)【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雷火灸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干预组应用电针结合雷火灸法治疗,对照组分为电针组和灸法组,其中,电针组应用单纯电针治疗,灸法组应用单纯雷火灸治疗,通过干预组与2组对照组对照,观察3组患者的眩晕改善程度。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且优于针刺组和灸法组,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7.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7.5%,灸法组总有效率为65.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P<0.01)o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症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电针雷火灸颈性眩晕【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31-02颈性眩晕是由头颅旋转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运用电针针结合雷火灸治疗4,并与单纯电针治疗和单纯雷火灸法对照观进行对照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九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10

3、年1月~20□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按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电针结合雷火灸)、电针组(单纯电针)和灸法组(单纯雷火灸法)、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表13组颈性眩晕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组别例数性别年龄X±S岁病程X±S月男女干预组40281253.42±6.175.23±1.47针刺组40271352.38±6.255.3

4、7±1.42灸法组40251551.29±6.145.02±1.38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⑴有关内容制订。有典型的颈性眩晕,或伴有恶心、耳鸣、肢体无力、目眩等症状,或曾有猝倒发作;有反复发作史或颈部活动诱发史;叩顶试验阳性或颈旋转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曲度不同程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狭窄。排除标准:颈椎骨折、脱位,肿瘤,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

5、,严重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贫血。1.3治疗方法1.3.1干预组:电针:取穴:百会、太阳、印堂、合谷、风池、颈段夹脊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各穴位常规消毒;取30号1.5寸毫针捻转行针至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度;电针治疗仪选取2・3组穴位,调节至连续波,刺激强度和节律根据具体病例而定,留针20分钟,毕后起针。雷火灸:取穴:颈夹脊穴操作:将赵氏雷火灸灸条点着并放置于灸具内,灸具悬置于颈夹脊穴,根据患者对温度的承受情况调整灸条的高度。1.3.2电针组:单纯用电针治疗,方法同干预组中的电针方法。1.3.3

6、灸法组:单纯用雷火灸法,方法同干预组中的雷火灸法。1.4疗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每五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两天,再治疗一个疗程。1.5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进行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基本能进行正常工作;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日常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日常生活受影响。1.6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2.0医学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临床等级

7、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治疗结果表23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干预组4015(37.5)14(35.0)6(15.05(12.5)87.5针刺组407(17.5)9(22.5)11(27.5)13(32.5)67.5灸法组405(12.5)8(20.0)13(32.5)14(35.0)65.0由表2可见,干预组与电针组比较,u二2.865,PV0.01,干预组与灸法组比较,“3.524,P<0.01o显示干预组在临床总

8、体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和单纯灸法治疗。3•体会1、有资料研究认为颈性眩晕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患者,本组资料发病年龄44—65岁,与之相当。2、由于颈椎解剖上的特殊性,加上颈椎的活动范围大,能作冋旋动作、旋转、前后伸屈和左右侧弯等运动,常压迫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导致其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症状。3、中医学认为颈部是手三阴经、三阳经、足三阳经、任、督脉等经络升降枢纽。经络生理重要功能之一为行气血。将五脏六腑生成“气血”上升供养脑髓,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活动中枢。眩晕,中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