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防控策略

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防控策略

ID:44637634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防控策略_第1页
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防控策略_第2页
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防控策略_第3页
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防控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防控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研造假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控【摘要】科研造假行为在我国科研工作小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对此,本文从人的因素、国情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引起科研造假行为发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关防控策略,以期为学术道德规范的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科研造假;成因;防控一、引言随着人类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使得科学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社会对科学也愈来愈重视和关注。然而科学活动屮出现的造假现象以及其愈演愈烈的趋势,并给科学界和社会带來的危害,使得人们必须正视并正面应

2、对这一形势严峻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來,西方发达国家都针对科学造假提出了防范和治理方面比较完备的体系,但是科学造假事件的发生还是有增无减,这就说明了在大科学吋代的今天,科学作为一种科学家谋生的职业已经与小科学时代默顿(RobertKingMerton)所提倡的科学精神不完全符合,我们要转变观念,把科学当做普通职业的一种,将她从神坛请下来,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她。⑴二、科研造假释义目前被广泛接受并使用的科学造假定义是由2002年美国公共卫生局提出的:在课题的申请、研究以及最后的发表过程中出现的对

3、科学规范的违反行为,尤其是那些以伪造、篡改和剽窃为特征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行为不能包括在内,即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屮出现的诚实性的失误及偏见。我国根据国内外对越轨界定的发展历史,将科学造假界定为:在科学界,包括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科学活动者在科学本身的研究过程中和在科学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科研活动方式而违反科学规范的行为。两种定义表述不同,但都规定科研造假存在于从开题到成果发表的整个过程屮,区别在于前者较后者没有表述科研造假可能出现的人物组织对象三、科研造假成因分析1.人的因素在讨论科研造

4、假吋,我们必须将科学研究从高贵的神坛上请下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工作本身。首先,科研工作者也是人,其存在会有存在性的需要。无论是学术成果生产者还是其他与学术生产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科研造假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而科研造假的核心驱动力就是与学术相关的利益。其理论依据是:“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木就会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人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

5、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科研工作一方面是神圣的,科学研究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人类科学史上也出现了例如居里夫人等为探求真理不计名利的科学家;但不可否认的是,科研工作者在当代社会更是以一种职业的形态出现在民众面前。因此,科研造假的最根本驱动力就是利益。⑵1.国情因素学术道徳规范作为道徳规范下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应该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与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不匹配时,就会出现矛盾。虽说科学没有国界,氮科研工作者有祖国。当今世界不但还分为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

6、同一时间下有不同的社会形态同时存在,而且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甚至远远超过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从而其学术道德标准可能远远高于当代中国,因此以它们的学术道德标准來衡量和检视中国学术道徳状况或制定中国学术道徳规范有失偏颇。也就是说,有些科研行为虽然不符合规定的学术道德规范,但在其社会经济背景下不得不为Z时,将之视为科研造假行为是不合理的。⑶2.社会因素一一教育与监督不力科研造假屡屡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与监督缺乏力度导致的。一方面,重智育轻徳育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部分高校没有对徳

7、育做出足够的重视,自然也不会开设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相关课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生起到了不好的暗示,就是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不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科研造假埋下了阴谋的种子。另一方面,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的学术规范制度十分不完善,仅仅依据论文检测系统來评判一篇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要求是完全不够的。⑷四、科研造假的防控策略1・研究科研利益分配既然科研造假发生的核心驱动力是科研有关利益,那就应该从科研有关利益着手,了解当代中国科研有关利益的分配。首先,从静态上分析科研发展的有关要素及其比例结构,并侧

8、重分析当前国家层面上的科研有关利益的必要需求主体有哪些、哪些不是必要需求主体(科研中介者),当前有哪些以及多少科研有关利益、这些利益是如何分配的;分析各必要科研利益需求主体(包括科研个体和群体,下同)是如何获得科研有关利益的、各必要科研利益需求主体存在哪些必要的利益需求、利益需求主体追求自己的科研有关利益的哪些行为不正当地损害了其他科研个体和科研共同体的科研有关利益乃至社会和国家的有关利益。其次从动态上,分析各类学术主体的学术有关活动在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