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

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

ID:44639296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_第1页
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_第2页
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_第3页
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_第4页
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偏好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假如一个人的行为为所有社会成员带来了好处,那么这样的一个行为就可以称之为公共品。例如,你出行不开私家车而是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在用电高峰主动减少用电量;积极纳税;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等等,均可以认为是为公共品做出了贡献。公共品博弈为这样的一种行为建立了模型,具体描述如下。设有N个参与人,每个参与人的私人账户(privateaccount)里都有一个单位的钱,称为初始禀赋。如果某参与人给公共账户(publicaccount)贡献了一个单位的钱,就可以为所有参与人的私人账户各增加0.5个单位的收益。因此如果所有的参与人都把私人账户中—个单位的钱贡献出来,

2、那么每个人的收益就可以达到0.5N。而如果每个人都不做岀任{可贡献,那么每个人的私人账户永远只有lo很显然,当N大于2时,大家都做出贡献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可图的。然而,由于每个单位的贡献只能给自己带来0.5个单位的回报,因此,假设其余的人都做出贡献,而自己选择搭便车(free-riding),即不贡献,则自己所得到的收益就是0.5(N・l)+l二0.5N+0.5,显然大于做出全部贡献时的收益0.5N。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每个人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基于此假设,每个人都会选择零贡献,最终使该博弈锁定在帕累托劣的低效率的纳什均衡中。这就意味着,虽然存在着对整体而言

3、是帕累托占优的合作解,但是由于搭便车(freeriding)这一背叛行为对于个人而言是占优的策略,从而蚕食了合作的基础,最终陷入到帕累托劣的无人为公共品做贡献的社会困境中。因此,上述的公共品贡献博弈又被称为N人囚徒困境。然而,没人提供公共品这一均衡是以每个参与人都是拥有自涉偏好(self-regardingpreference)的理性人为前提的,一旦参与人拥有了社会偏好,结果就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揭示公共品博弈中社会偏好的属性和类型,学者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些实验是由苏黎士大学的Fehr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的(Fehr和Fischbacher20

4、02,Fischbacher和Gachter2010一、搭便车蚕食合作的基础在他们所进行的匿名的公共品贡献实验中发现,只有极少一部分参与人满足自涉偏好的假设,这些人很少或者根本不贡献。在第一回合博弈中,所有参与人的平均贡献达到了禀赋的一半(有些参与者甚至贡献出了全部初始禀赋I不过之后,在接下来的回合中,参与人的贡献越来越少,到最后一轮甚至下降到0。对于这样的一个实验事实,可以有多种解释。支持自涉偏好的人可以认为,一开始之所以有较高的贡献率是因为一些参与人还没有完全熟悉博弈规则(如匿名),以为较高的贡献率会提高自己的声誉以便能在未来获得回报,但是随着游戏的进程,他们的学习

5、能力让他们终于弄清了博弈结构和规则,最终导致支持自涉偏好的纳什均衡的实现。这从某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某些纳什均衡确实可以通过学习而实现。如果这样一种基于自涉偏好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这些参与人如果再做一次这样的实验的话,我们就可以预测他们从第一轮开始就不会做但可贡献。然而Andreoni(1988)和Cookson(2000)所做的研究表明,这样的一种预测是错误的。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若干回合的博弈之后,将参与人重新组合后再重启实验,在之后第一回合平均贡献率仍然是禀赋的一半左右,而在随后的回合中贡献率随之下降。对于这种现象,基于社会偏好的解释似乎更站得住脚,即拥有社会偏好的参与

6、人TF始之所以会有正贡献是因为他们预期其他参与人也会做岀正贡献,然而在他们发现一些参与人的搭便车行为后,感到气愤而在随后的回合以零贡献的行为报复那些搭便车者。实验后的调查询问表明,这种基于社会偏好的解释正是_些参与人在事后对合作瓦解所给出的理由。二、利他惩罚维持了合作如果参与人A观察到了参与人B的搭便车行为,那么参与人A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所谓的消极互惠,即在此后的博弈中也做出低贡献甚至零贡献。这正是上面的系列实验中我们看到的结果。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所谓的强互惠,或者称为利他惩罚(altruisticpunishment)。所谓利他惩罚,就是博弈参与人花费一定的成本让另一个人

7、在随后的博弈中遭受损失。注意到,利他惩罚本身也是一个公共品,如果出于自私的原则,搭便车现象会很普遍,参与人将不会愿意付出成本来惩罚搭便车者(他们希望别人能惩罚搭便车者,这构成了一个二级搭便车问题然而,Fehr等人研究表明,付出成本来进行惩罚是卓有成效的,惩罚可以使贡献水平保持在个人禀赋的50%以上。尤其是在重复遇见陌生人的实验方案中,贡献率接近于100%,于是惩罚自动消失,因为没有人会在那么高的贡献水平实施惩罚。选择高贡献的参与者会比搭便车者更希望别人也有所贡献。这种信任和选择间的相关性表明合作是有条件的,是需要有互惠前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