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

ID:44640551

大小:56.5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4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_第1页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_第2页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_第3页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_第4页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探究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摘要]渔业是鄱阳湖区域的重要资源和传统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人口剧增导致了盲目围垦、酷渔滥捕,渔业生态逐渐恶化,致使渔业趋于衰退。鄱阳湖渔业出现了“公地悲剧”,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表现为国家所有权的虚化与禁渔制度的失效。因此,既要构建一个系统的公共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又要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在发展渔业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和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才有可能最终建成。[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渔业[中图分类号1F307.4[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3”0098”0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迁(1900”2010)”(批准号:10YJA770046)渔业资源是鄱阳湖区域的重要资源,渔业经济是鄱阳湖区域的传统产业,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区域社会变迁主要是围绕渔业展开的,区域经济因渔而发展,地方社会政治地位因渔而上升,区域文化表现出浓郁的“渔业”特征,这些无不体现着鄱阳湖区域渔业经济的重要性。一、渔业之于鄱阳湖的重要意义鱼类食物是最早一种人工

3、加工的食物,若不加以烹饪就不能充分食用,“火”首先被用于这种目的。随着这一新食物的出现,人类摆脱了气候及地域的支配。人类社会迎来了新的发展。万年县仙人洞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制鱼镖和有孔蚌器,以及湖口县石钟山商代遗址出土的大量陶质网坠等文物证明,早在距今8,000”10,000年前,鄱阳湖畔就有原始先民居住,捕鱼已从手捉、石击发展到使用鱼镖,到商代进而使用网具进行捕捞,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随着工具的进步,捕捞鱼类逐渐发展成渔业,渔业在鄱阳湖区域社会走上文明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鄱阳湖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天然鱼有22科、126种之多

4、,几乎涵盖了全部淡水鱼类,其中著名鱼种有银鱼、针公鱼、凤尾鱼等。银鱼古称“脍残鱼”,是鄱阳湖定居性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鱼体洁白透明。1936年前后,鄱阳湖主要渔场总产量约36.8万余担,其中瑞洪产量最大,多达7.5万担,其他如鄱阳5万担,九江2.5万担,湖口4万担,瑞昌2万担,都昌2.3万担。1936年,瑞洪渔业对外贸易就高达4.2万担。外销既有盐鱼,也有鲜鱼,除销往省内各县外,还远销福建、广东、安徽、湖北、江浙诸省。20世纪30年代,瑞洪有渔行20余家,康山和大塘均有鱼行。民国时期,鄱阳湖"以余干县瑞洪加工量最多,盐鱼年加工量达三

5、万担,为湖区各县之冠”。渔业提升了地方社会的政治地位,各类政治机构不断设置和完善。比如,1913年撤销清末设置的驻瑞洪内河水师右军,改设江西省水上警察第二区;1914年瑞洪设立保卫团,团总为区行政长官,隶属县公署。地方社会凭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发达的渔业经济,渔业又提升了地方社会的政治地位,这些都体现在文化上,使得地方文化具有浓郁的"渔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具有'‘制度”、“法律”功能的民间故事,对社会秩序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浓郁“渔味”的民风民俗,生动地再现了渔民的生活;渔业培养了很多文化名人,他们学成以后又为本村争得更

6、多的渔业资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人工养殖、新的经营机制的引进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渔业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鄱阳湖渔业得以恢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迎来繁荣。下面以余干县为例,讨论鄱阳湖区域渔业发展的成就。论文联盟由于人口的增加、鱼类加工技术的突破和现代运输的广泛使用,渔业捕捞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上表显示:20世纪50年代后期养殖业兴起,养殖面积从1957年的1,040亩扩大到1958年的4.3万亩,再到2004年的35.8万亩,均说明养殖被迅速推广。1959年产量的大幅增长反映了养殖技术有了突破,此后国家实行鱼价开放,推行渔

7、业生产责任制,对坏堤内湖塘大力发展养殖生产,引进外资,采取科学养鱼技术使渔业得到较快的发展。1985年内湖、内港养鱼3万余亩,总产鲜鱼1.56万担。渔业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渔业产品也不断发生变化,引进人工孵化鱼类,很多人从事养殖工作,引进兴国的红鲤、婺源的荷包鲤;从国外引进日本的鲫鱼,非洲的罗文飞鱼,通过人工繁殖并大力推广,每年繁殖名贵鱼苗400万尾以上。渔业养殖拓宽了渔业发展的空间,促进了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广大民众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领域。毕业论文上表显示,捕捞量从1981年的1,307吨迅速增长到1982年的3,990吨,

8、到1983年的4,753吨,再到2000年1.75万吨,说明尼龙网具、渔船机械和阵网等新技术在鄱阳湖被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渔业的捕获量。渔业市场自由开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个体渔商、渔贩大量增加。至1985年,余干县水产供销公司在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