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

ID:9536024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_第1页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_第2页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_第3页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生态经济视野下鄱阳湖渔业发展研究 [摘要]渔业是鄱阳湖区域的重要资源和传统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人口剧增导致了盲目围垦、酷渔滥捕,渔业生态逐渐恶化,致使渔业趋于衰退。鄱阳湖渔业出现了公地悲剧,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表现为国家所有权的虚化与禁渔制度的失效。因此,既要构建一个系统的公共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又要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在发展渔业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和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才有可能最终建成。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渔业  [中图分类号]F307.4 

2、[1961年被围掉堑湖105个,缩小了捕捞水面约45万亩,减少常年捕捞量480多万斤。鄱阳湖所捕鲤鱼个体规格近年来也有所降低,围垦前的鲤鱼一般一龄鱼在11.5斤左右,而现在(1963)仅有0.50.75斤。商品鱼的规格,3斤以上大鱼,也由50%以上降为40%不到,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统计表明,1950年以后的35年间,水产品的捕捞量由1.91万吨跌至1.36万吨。渔退农进最终形成,鄱阳湖不得不面对这种被动局面。正如有些专业技术人员所担心的那样,当前鱼的规格变小这一苗头,已不是好的预兆。让我们再听听当地民众的感言,瑞洪的老江

3、说:鄱阳湖的鱼越来越少了。从1947、1948年一直到1954年,牛在沙洲上踩了几个蹄印,不要多久,那蹄印里就装满了鱼。用落后的渔具也经常捕到几十斤重的大鱼呀!20世纪90年代,瑞洪镇码头杂货店主、60多岁的老吴用手比划道:我小时候用小船小网,甚至可以用手抓到很多鱼。渔业衰退带给当地民众震撼的心理影响,渔退农进无疑会对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渔业资源作为一种再生性生物资源,是在不断地通过自身的繁殖、生长、死亡和种群间的竞争等一系列生物学进程,维持着一定的数量水平和种群关系,它具有固有的一些特性,如新旧资源的更替性、游动性、波动

4、性、社会共享性和产量的有限性等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余干县历年来渔获量的衰减与增加:19491993年的45年间余干年渔获量分布是呈波浪形,19491957年是呈上升趋势,19581973年是呈下降趋势,19741982年为不稳定时期,19851993年为稳定增长期(1983年鄱阳湖大洪灾,所以1983、1984年没有列入)。再以连续5年的年均渔获量来分析,因为这样可以消除年间的一些偶然性影响因素,可以更客观地把握渔获量的变动趋势性和规律性。余干县年均渔获量,20世纪50年代前期为4,117.

5、6吨,后期增加到5,419.4吨,60年代前期开始下降,降为3,235.2吨,60年代后期突然降到1,777.2吨,70年代后期更是跌至1,570吨,80年代前期开始恢复到3,188.2吨,90年代初增加到6,586吨。  鄱阳湖渔获物群体结构呈低龄化,鲤鱼是鄱阳湖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员,也是最重要的经济鱼种。根据有关研究,从不同年代的鲤鱼捕捞群体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在1963年鲤鱼渔获物中01龄个体受到保护,未予捕获,2龄个体占66.6%,35龄占31.8%,68龄占1.6%;在1974年,01龄个体占15.7%,2龄占

6、59.7%,35龄占23.0%,6龄占16%;1984年01龄个体占62.9%,2龄占24.5%,35龄占12.6%。从资料分析,鄱阳湖渔获物群体中低龄个体的比例数越来越大,渔获物群体结构低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上表显示捕捞产量从2000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04年下降到1.35万吨,下降了20%多,表明渔业资源有枯竭的危险。以上情况均表明鄱阳湖区域渔业生态已经恶化。    2、渔业生态恶化的启示  历年来渔获量的衰减与增加以及渔获物群体结构低龄化说明渔业资源正在衰退,渔业资源的衰退正是鄱阳湖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显著

7、标志。鄱阳湖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剧增及人类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对它的滥用和破坏。一方面人口剧增带来的生存压力让人选择了破坏式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人们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而选择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往往成为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根源。  鄱阳湖渔获量出现了增大到减少,又从减少到增加的波动,正是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反映。20世纪60年代前期至70年代后期渔获量减小是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所致,而20世纪80年代前期渔获量开始增加却是迷魂阵渔网、毒鱼、电鱼和炸鱼等

8、酷渔滥捕的直接结果,鄱阳湖渔获物低龄化比例越来越大更是自然生态恶化和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由于天然渔业资源的共有性与捕捞生产收益私有性之间的矛盾,渔民长期以来在天然水面上淮捕谁得利,因而,从单位、地区和个人眼前利益出发,自己不捕别人捕的思想相当普遍,常常形成掠夺式的捕捞。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