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倫理問題分析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

ID:44655982

大小:48.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_第1页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_第2页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_第3页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_第4页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網絡倫理問題分析摘要:網絡發展一方面為社會帶來極大福利,另一方面由於網絡社會結構缺陷,社會規范脫節及經濟利益驅動,導致瞭觀念的、規范的和行為的三個層面的網絡倫理問題。根據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和網絡倫理產生的原因,從三個方面闡述網絡倫理的構建,即技術監控,法律法規建設和倫理道德的規范以及倫理教育,旨在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淨化網絡空間關鍵詞:網絡倫理;道德規范;自律中圖分類號:B82-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3-0120-02引言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新型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獲得空前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一些負面東西,其中一個突出

2、問題就是網絡空間的道德失范現象,產生敗德行為,即在網絡上出現一些與傳統道德和倫理相違背的現象,我們姑且叫它“不倫理”現象。這些“不倫理”的現象並不是虛擬的,它根植於現實社會這塊肥沃土壤中並得以發展,有深刻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與歷史根源口]。本文從網絡倫理表現形式談起,而後分析網絡倫理成因所在,通過分析網絡倫理產生的根源,最後對網絡倫理進行規范和構建—、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本文從倫理范疇三要素出發,即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角度分析,認為網絡發展主要帶來的倫理問題有:道德意識方面,表現為道德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道德規范方面,傳統道德規范對人的約束力越來越弱,表現為道德規范

3、運行機制失靈;道德行為方面,網絡上出現許多有悖於傳統道德的行為,網絡上不道德行為正在蔓延,有時超乎人們想象1J[念層面上,個人自由主義盛行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延伸,在網絡環境下,人們言行更自由放松,一定程度上,網絡空間裡表現出來的自我更接近真實自我,是自我內心的釋放與展現。同時,道德虛無主義、自由無政府主義膨脹[2]。網絡道德虛無主義特征是:懷疑道德、否定道德,將個人視為自己網絡道德行為的唯一判斷者,甚至為實現內心自我而不顧他人感受,忽視社會傳統規范和禮儀甚至法律,造成不必要傷害,前段時間栏網絡暴力第一案”就是很好佐證。同時,無政府主義者在網絡上宣言“完全自由”與“徹底民主”,主張取

4、消政府,不要法制,不要道德,這和自由的實質是相違背的。而''黑客”成為“電腦英雄”代名詞,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並效仿,將勺人主義推向極致。這些個人主義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擴散,引起社會高度重視2•規范層面上,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失靈網絡倫理與傳統倫理不是相對的,而是對傳統倫理道德的繼承與發揚。但在虛擬網絡社會中,道德規范受到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道德規范主體在虛擬社會中表現不完整,傳統的年齡、性別、相貌、職業、地位等屬性在虛擬社會中模糊,取代的是虛擬的文字或數字符號,給網絡欺騙和網絡犯罪留下空間[3]。處在此環境下的道德主體會產生主體感和社會感淡漠現象,不利於虛擬社會道德水平提高

5、。其次,道德規范實施力量出現分化甚至消亡。現實社會中,人們面對面交往,道德規范通過社會輿論壓力和人們內心信念起作用。而虛擬社會是人機交流,人們之間互不熟識也能交往,很容易沖破道德底線,發生“逾越”行為。在此情況下,社會輿論承受的對象對個體來說不明確,直面的道德輿論抨擊難以進行,從而使社會輿論作用下降。由此說明,傳統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受阻,對道德行為約束下降3•行為層面上,網絡不道德行為蔓延網絡社會中,不道德行為處處可見,正蠶食道德領域。網絡上不道德行為表現為:商業欺詐、利用網絡散步虛假信息;制造大量垃圾郵件,造成網絡堵塞;利用網絡散佈反動言論及一些黃、賭、毒等不良信息,擾亂社會秩序;

6、網絡犯罪,利用病毒或者信息技術盜取他人密碼,給社會及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網絡使人的傳統的社會性人格發生嫗變,網民社會責任感弱化,人際關系淡化,忽視自己作為社會人的存在,一味在網上欺騙別人,造成不利影響[4]。這些不道德的行為被一些人追捧,給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深深刺痛社會敏感的神經二、網絡倫理的成因分析網絡倫理產生原因表現為:網絡結構缺陷、經濟利益驅動和網絡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等[5~6]網絡結構缺陷網絡技術發展,一方面推動社會發展和商務運作,另一方面使整個社會分裂成兩種不同的空間--電子空間與物理空間,從而出現瞭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虛擬的網絡社會是離散的、開放的、無國界的,這使人們對

7、網絡上他人行為的管理和監控較困難,容易滋生不倫理和不道德行為。有人往往認為,網絡上的言論和行為是自由的,他人是看不到的,也追蹤不瞭,因此經常在網絡上攻擊、護罵別人,或者散佈謠言,造成人心恐慌而不承擔責任2•經濟利益驅動任何行為都有深刻經濟根源,網絡上出現不道德、不倫理現象和經濟也息息相關。正是由於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驅使人們挺而走險,蔑視道德力量的約束和法律、法規的監控,在網絡社會中任意馳騁,侵害他人隱私和權益、盜取銀行密碼、網絡詐騙、網絡聚賭、制黃販黃、通過網絡即時通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