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

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

ID:46800786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_第1页
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_第2页
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_第3页
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_第4页
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網絡傳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摘要]百度文庫侵權事件再度掀起網絡傳播著作權的討論。著作權在網絡傳播中具有表現形式的數字化和多樣化等特征,也面臨著著作權人身份難以認定等法律困惑。筆者根據現實提出關於網絡傳播中著作權保護的相關思考和建議[關鍵詞]百度文庫侵權網絡傳播著作權從今年3月15日賈平凹、韓寒等50位作傢發佈《中國作傢聲討百度書》,指責百度文庫是“小偷”,到日前百度宣佈撤銷百度文庫所有未授權作品,推出版權合作平臺,百度文庫侵權事件已經沸沸揚揚持續瞭一個月。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巨頭,百度在2005年也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隻不過那❷是音樂侵權。這些事件背後凸顯的是互

2、聯網面世以來長期存在的問題,即網絡傳播中的著作權問題一、網絡傳播中的著作權特征著作權又稱版權,它是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依法處分其作品的權利,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部分。[1]著作權具有存在專有性、地域性、❷間性和可復制性等諸多特點。然而,這一解釋或許更適合傳統的印刷著作權。在互聯網環境下,印刷版權已變成數字版權,從而也出現瞭新的特征1.表現形式的數字化和多樣化互聯網所呈現作品的最大特征就是其表現形式的數字化。從技術上說,網絡傳播中的作品就是由0和1組成的二進制數字編碼,然後以文字、像、聲音等形式呈現。這些作品在網絡上的表現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而這些海

3、量的數字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把印刷作品轉化為數字作品,另一類是直接在互聯網上創作和發表的作品。版權作品的種類和數量在快速增加,版權作品的創作、傳播、使用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在網絡傳播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內容發佈者,每一個網民都可能成為版權作的創作者、傳播者和使用者,但是每一個人也可能在無意中成為侵權者1.作者對作品復制權的專有性被嚴重削弱在傳統的傳播方式下,雖然也存在盜版等侵權問題,但是作者對作品復制權的專有性還是能得到基本的保障。但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因為網絡的匿名性和傳播的即❷性等特點,再加上作品復制和傳播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任何侵權人都可以不

4、經著作權人許可,隨❷隨地對網絡作品進行復制、下載或轉載。一方面,侵權無處不在,另一方面,確定互聯網上侵權人的真實身份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作者對作品專有的復制權嚴重被削弱,網絡版權問題似乎已經成瞭人們都忽略的一個問題。不要說個人性質的轉載❷刻存在,就連百度這樣以企業行為方式的轉載也是大行其道,完全不顧作者對作品的專有復制權2.著作權的地域特征變得模糊由於互聯網的無國界性特點,網絡作品的傳播也超越瞭國界,網絡環境下作品著作權的地域特征已變得十分模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傢的人都可以從網絡上獲得和轉載任何沒有技術限制的作品,這種轉載是一個無限制、無國界的循環過程。同

5、❷,由於互聯網有非集中管理的特點,網絡上的作品到底由誰發表,在哪發表等問題,也難以得到確定,因此更難以確定發生糾紛後的法律適用和司法管轄問題。有學者認為,網絡作品著作權地域性的消失是“計算機網絡的全球性與傳統知識產權的地域性之間的總沖突”。[2]二、著作權在網絡傳播中的法律困惑對於版權侵權行為的界定,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是未經版權人許可行使版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違法行為。目前,世界上關於傳統模式的著作權保護體系已經相對完善瞭,然而,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使不同於傳統的著作權和傳播權,它產生於網絡、依附於網絡,其權利的行使與網絡密不可分,網絡環境下的著作權保護問題,

6、面臨許多的法律困惑。這些困惑的表現是多方面的1•網絡傳播中的著作權人身份難以認定《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在此次百度文庫侵權事件中,提出起訴的都是一些知名作者,他們對其作品或許都署以真名,比較容易確定。但是對於那些在創作網絡作品❷使用的是筆名或者假名的大量網民來說,他們沒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要想證明網絡上的署名就是自己有很大難度。要進行證明的話,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須找到被侵權

7、文字發表的最初網頁,然後再通過一定的程序進行證明。而在經過瞭未知次數的閱讀和轉載後,這樣的證明過程很難實現2.網絡傳播中的著作權侵權行為難以界定網絡侵權的行為有很多種,如在網上將他人作品下載並復制到一定介質上;未經許可將他人作品上載到網上;未經許可去除或改變權利管理信息;利用圖文框鏈接技術,將其他網站的網頁內容鏈接到自己的網頁中;非法破解技術措施的解密行為等等這些侵權行為的發生具有瞬間性和多發性,而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則使責任主體的追究也相當困難。即使找到瞭侵權責任人,對於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具體損失數額的舉證也不太容易實現。在網絡侵權內容的發

8、佈者和網絡運營商之間的責任界定也是剪不斷理還亂。在2005年的“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