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

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

ID:44657311

大小:51.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_第1页
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_第2页
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_第3页
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_第4页
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辨证治疗中风偏瘫60例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偏瘫症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后遗偏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治:(1)阳亢血瘀,经络阻滞组:石决明、毛冬青、桃仁、归尾、稀签草、地龙、田七、红花、天麻、川莒、桑枝、忍冬藤、全蝎;(2)血虚挟瘀,经络阻滞组:当归、赤芍、川莒、桃仁、地龙、红花、鸡血藤、葛根、丹参、田七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毗拉西坦(脑复康)片0・8g,每天3次;华佗再造丸6g,每天3次。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o结论中风后遗偏瘫症按阳亢血瘀、经络阻滞组和血虚挟瘀,经络阻滞组分型施治效果较佳。【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药疗法近30年来,笔者治疗了60例中风偏瘫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90例,均为本院及澄海中医院诊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50〜脑出血者1783岁,平均66.15±2.6岁;全部均有急性发作史,例,属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者43例;有中枢性面瘫31例,语言障碍11例,部分患者伴有烦躁、头晕、口干少津、耳鸣、偏盲、健忘或大小便改变。体检:伴高血压36例,伴颈椎病25例,伴糖尿病33例,肌力0〜I级28例,II级

3、32例,肌张力高13例,肌张力低47例。合并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8例,皮肤感染3例,月经不调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2〜78岁,平均63.2±1.8岁;属脑出血者8例,属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者22例;合并血管、神经、感染等并发症11例,部分患者兼2种以上并发症,其中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资料经统计学均衡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偏瘫的诊断要点,肌力I〜II级、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1]

4、。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拟定。分为2型:即(1)血虚挟瘀,经络阻滞型:头目眩晕,面色苍黄,唇舌淡白,肢体发麻,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蹇言涩,健忘,或耳鸣,脉细涩无力或脉虚弱,舌淡苔白。(2)阳亢血瘀,经络阻滞型:头眩或痛、半身不遂,肢体发麻或肌肉润动,目盲视物不清、耳鸣、少眠多梦、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舌体活动不灵活、脉弦有力或涩,舌质红或带紫斑、苔白。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1.3.1.1血虚挟瘀,经络阻滞型(36例)予和血活血,化瘀通络。基本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赤芍[3]、川莒[4]、桃仁地龙各10g,红花4g(或藏

5、红花lg),鸡血藤[5]20g,葛根15g,丹参[6]12g,田七3g。大约于发病后4〜8天接服此方。加减药物:北茂15g,桑檯子12g,首乌12g,水蛭4g。水三碗半煎存八分,渣水二碗煎存六分,分两次在一天内服完。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1.3.1.2阳亢血瘀,经络阻滞型组(24例)治予平肝潜阳,化瘀通络。基本方:先煎石决明.毛冬青各30g,桃仁、归尾[7]、稀签草、地龙各10g,冲田七3g,红花4g,天麻6g,川莒各8,桑枝30g,忍冬藤15已全蝎3只。约于发病后第4天起接服。加减药物:路路通、穿山甲、赤芍、僵蚕各10g,蟆蚣2条,椿根藤15g。水三碗半煎存八分

6、,渣水二碗煎存六分,分两次在一天内服完。连服3个月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1.3.2对照组用毗拉西坦(脑复康)片0・8幻每天3次;华佗再造丸6g,每天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1.4疗效标准基本痊愈:主要症状完全消失,血压达到正常范围,肌力达IV。以上,生活能自理者。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体征大部分消失,肌力达III。以上者,卧床患者能下床扶杖行走或扶杖改为弃杖而行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者。好转:主要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有所改善者。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与治疗前无变化或有所加重者。30天为1个疗程,休息4天后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2结果治疗组60例中,基本痊愈26

7、例(血虚挟瘀经络阻滞型15例和阳亢血瘀、经络阻滞型11例),显效12例(血虚挟瘀、经络阻滞型7例和阳亢血瘀、经络阻滞型5例),好转15例(血虚挟瘀、经络阻滞型8例和阳亢血瘀、经络阻滞型7例),无效7例(血虚挟瘀、经络阻滞型4例和阳亢血瘀、经络阻滞型3例),本组经治疗1〜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9,显效4例,好转5例,无效12例,本组经治疗1〜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2001年11月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