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ID:44659423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_第1页
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_第2页
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_第3页
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_第4页
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完道德经的心得体会老子,春秋末期人,又叫李耳。在神话里面,人称太上老君。老子名下有一本书,以前叫《周书》,后来叫《道德经》,这本书从产生出来,就被视为奇书。然而人们一直弄不清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到后来就众说纷纭,基本上是千人千面了。到现在,各种译文已经称不上是老子的原意了,叫做读后感也许更恰当。我接受到的那些观点,有许多非议《道德经》的地方,把老先生评议的很不地道。就感到很困惑,也想去亲自体会一下老先生的话。以下是我通读经-文后的一点感悟。正文老子说:道理都是可以遵循的,但我的道理和以前的那些理论不一样。我这些理论叫个啥名呢?也确实有个名字,但不是一般的名字

2、。第一部分我用'无'这个词,来解释天地万物的开始,我用'有'这个词,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来源。所以,我经常提到'无',那是想观察万物生成的奥妙,本来没有,为啥却又产生?我经常提起'有',那是想观察万物为啥这么不一样,本来存在的东西,为啥却又消失?'有'和'无',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根源,只是名字不一样。这个共同的根源就是'变化',变化又变化,这是事物产生和消亡的原因。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美,就去弄得美一点,虽然也好看了,但不是真美。都知道善能得人心,就去做几件善事,虽然也是善行,却不是真善。自然界的事物,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转换。长和短互相呈现,高

3、和低有比较才显明。音和声互相配合,前与后总是相随。一无为的政策:圣人治理天下,采取的政策,都是不和民争利益政策。从来不口口声声的强调仁义,闭绝空谈,只是实实在在把最仁义的事做出来给天下人。万物刚刚兴起的时候,不会表示占有的意图',万物产生出来了,也不认为有自己的一份。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勤勤恳恳地辅助万物的生长,认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不求回报。收获的时候,更不据为己有。他不据为己有,但谁能把他的功劳给忘了呢?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功劳最大,因此他的收获也最多君王不贪恋钱财,百姓也不用为钱财犯愁,就不去争夺财产。君王不爱珍宝物,就不会去搜刮民财,民众就不必去偷窃

4、。君王不为所欲为,天下民心就不会大乱。所以,圣人治理的天下,民众都没有什么负担,一心一意的务农做工,每天都能吃饱喝好,没有其他的闲心杂念,只希望把身体养好,多活几年。因为经常都是让民众没有其他的闲心杂念,也没有更高的欲望,即使有几个狡诈的人想作乱,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采用不扰民的政策,天下没有不太平的。不争的表现,无处不在,但使用的时候并不显得多余。它蕴藏深厚呀,好像是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它十分隐蔽,没有锋芒,没有纠纷,没有光辉,如同微尘。但很明显,在各个领域都存在。我可不明白它从哪里来,应该是比天帝产生的更早。二陈述现实:穷如果天地不仁义,就把万物当作草编

5、的狗,随便折腾,天下一片萧条。如果圣人如果不仁义,就把民众当作草编的狗,任意奴役,折腾的死去活来,天下一片衰败。天地之间的事,是不是有点象风箱呢?虽然空虚,却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越是合理的使用,产出的效益也越多。采取了那么多的建议,国家还是这么穷,为什么不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让民众好好生产呢?天地之间,养育五谷的元气是不会灭的,元气是变化产粮的源泉。元气产生的地方,是天地的根源地,那里能连续不断的产生,好像储存了许多许多,永远也用不完。只要用来生产粮食,粮食那里会能用完呢。粮多则国富。三要有仁心天长地久。天地为什么能存在这么长久?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

6、以能长生。所以,圣人总是先想着别人,收获反而比别人多,总是不顾自己,反而身无损伤。不是因为他无私吗,反而成就了他自己。最上等的善行好像水一样:水能让万物都得到好处,却啥也不争,反而处在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这样的品行和'道'很接近。住处,选在大家都不争的地方;心胸,象深渊一样有涵养;和人来往,处处友爱宽厚;说过的话,必定保持信誉;品行端正,善于治理;做事情,能发挥大家的长处;准备行动时,能看准时机。只因为从来不和谁争,所以没有怨恨。四杜绝贪婪想把财物聚敛到十足有余的程度,不如适可而止。财物太多了,掩藏不住,竟然露了出来,就不可以长久保持着。金玉堆满屋子,没有谁

7、能守祝富贵了又骄傲奢侈,就给自己种下灾祸。一件功业成功了,赶快从功名里面脱身,默默做下一件事,这是符合自然界的规律的。让迷惑的本性回归到真理上来,能不再离开真理吗?一身正气,能达到婴儿那样的至柔程度吗?清除内心的杂念,能做到一尘不染吗?爱民治国,能不和民众争利益吗?制定的各项措施,能温和一点吗?明白许多道理,能不用来欺诈民众吗?有所生就要有所养,生出来的东西不去占有,做的事情也不求回报,长成了也不去参与分配。这是具备了明白事物变化奥秘的品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