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

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

ID:44667266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_第1页
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_第2页
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_第3页
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虚假新闻的危害对策之我见论文摘要:虚假新闻缘于新闻工作者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缘于激烈的媒体竟争。也缘于新闻自身容易造假。通过采取完善的用人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性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索养等措施,避免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更多危害。论文关键词: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职业道德1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2007年7月8H,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新闻。节1=1播出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度垂视,要求工商局立即派人检查并了解情况。7月11日一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禺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

2、杳行动.却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随后调杳人员发现,新闻“纸箱馅包子”存在虚构举报,未对包子和肉馅进行法定检测等疑点。7月15口,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由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皆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箱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皆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貂。7月18日晩,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无独有偶,假新闻“女儿状告爸爸的吻”“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3、。假新闻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而月•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造成了严垂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谋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不仅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欺骗和伤害,直至造成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冇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索,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2)影响形象,丧失威信。虚假新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通常意义上说,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传达的是

4、党和政府的声音。代农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虚假新闻不遏制.不仅对社会和受众伤害严重•对于新闻界口身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虚假薪闻在破坏了人们对媒体信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我们的党、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虚假新闻是把双刃剑,既害人害己,乂害社会。3)形成侵权伤害,造成经济损失。由于虚假新闻是不真实的,这往往会形成侵权,帯來不必要的新闻官司。而虚假新闻的直接牛产者一一新闻工作者,轻则要被拉上“社会法庭”听候审判,重则可能要被追究相关刑爭责任。赔偿经济损失。2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1)虚假新闻是媒体向受众献媚的产物。传播学专家认为,人们通常只接受感兴趣的新闻,绝大多数

5、的假新闻是社会新闻,与具体生活中的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即使有人怀疑.也很少会与报道者较真。其实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应该说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有很重耍的地位.他们有口C的営好,対丁•各种信息也会有选择性地吸收。那些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屡屡出现,口有愈演愈烈Z势,就是因为这类新闻存在一定的受众市场。一些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还冇一些人存冇“窥私”“猎奇”等心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促成了假新闻的泛滥。2)新闻造假难度低。假新闻搂禁不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像"纸箱馅包子”这类新闻容易造假。记者先是想象一个新闻事件。接着找个“托儿”进行所谓的“采访”或“暗访”,然厉再让所谓的“

6、事件当事人”讲述经过,必要时用马赛克效果处理“事件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此外,对一些故事性的文字报道,造假就更容易了,无非是任意取个名字(还会煞有介事地宣称这是“化名”),随意给当事人安排一个籍贯、年龄、职业、长相,再胡乱编造一个让读者都感兴趣的故事。例如,“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就是由湖南省一无业青年想象而成,没冇任何理论依据。3)行业自律的缺失。“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从表而上看是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kl组工作人员审稿不严、追求轰动效应造成的,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是行业自律的缺失。行业自律不仅仅是一家新闻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还应包括同行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只有这样

7、,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口律机制。然而就冃前来看,我国新闻行业的口律远没有发挥其监替功能。4)新闻工作者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屮的一段话或一句话的意思。首先,很多年轻的记者,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记者。对于被采访人的语速把握不当,造成了记录上的遗漏(也许这位记者遗漏掉的正是话语屮最核心的东西),这就会引起记者对于被采访人观点理解的偏差与错谋,造成断章取义的不实报道问题。其次,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时对于被采访者一些重点词语印象深刻•而对于一些不是很有刺激性的语言往往忽视。比如说2008年年初流传的所谓“李咏把SHE说成是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