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体会

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体会

ID:44673624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体会_第1页
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体会_第2页
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儿科临床应用及体会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现在越来越普遍应用于儿科临床,它不仅仅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而且具有“一针两用”的方法,即先用留置针采血而后用于输液,采血成功率高、安全,满意度高。关键词留置针;儿科;静脉采血血标本的采集是儿科临床护理常见操作,也是个操作难题,由于儿童血管细小,不易固定,且儿童不配合,采不到血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留置管一针两用的方法,不仅提高采血标本成功率,而且还可以防止在采血过程中发生凝血、溶血,血标本不足或浪费等现象,采血后保留静脉通路,大大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资料与方法2011年收治需

2、采血检验的患儿120例,均为首次住院,首次采血,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0-5岁,体重3至20kg,需采集血标本量2-5ml,其中黄疸5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肺炎45例,腹泻10列,观察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0-5岁,体重3至20kg,需采集血标本量2-5ml,其中黄疸3例,上呼吸道感染34例,肺炎50例,腹泻3例,两组均无造血系统疾病,其性别,年龄,体重,病情,静脉情况,需采集血标本等项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操作方法及操作中注意事项:统一准备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留置针,采用手背静脉,大隐

3、静脉,肘正中静脉,颖浅静脉,前额静脉穿刺,一人操作即可。实验组: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核对床号,姓名,向家长解释操作过程以取得配合,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常规消毒后,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至30°穿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1-2CM,稍稍拔出针芯,把针管缓慢送入静脉,完全拔出针芯,敷贴固定,采血针一端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另一端根据检验项目连接真空负压采血管,利用负压采集血标本,采集过程中轻轻颠倒混匀试管内血液,防止凝血,采血结束后用5ml—次性注射器抽生理盐水5ml行正压封管,边推边缓缓退出注射针头,直至将留置针管腔内全部充满封管液,保留静脉输液通路。对照组选好所需四肢浅静脉

4、,常规消毒后用5.5号头皮针连注射器静脉采血至所需量后拔针,将血注入标本容器。结果: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比较,留置针采血法成功率明显高于注射器采血法。评价标准:一次成功为穿刺1次采集足够血量,二次成功为穿刺2次采集足够血量,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以实验室检查为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统计学方法。讨论:以往住院患儿留置针输液与静脉采血操作分开进行,护士的工作量大,而且患儿经过上述一项操作后,紧张与恐惧加剧,为另一项操作带来更大的难度,而且由于新生儿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等部位,这些部位操作难度大,并有一定危险性,不被家长接受,而且容易出现采血量不足,血液易溶血凝固,

5、取血后压迫不当出现血肿,骯关节损伤,针头刺伤操作者等等的痹端,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抽取血标本并且保留静脉通路,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反复穿刺,提高了工作效率,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项护理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