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ID:44676580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_第1页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_第2页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_第3页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治疗不当可遗留多种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容貌和面部机能,而口影响其社会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在常规针刺手法的基础上,采用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8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85例均来口2004-2010年我院针灸科门诊及内科住院病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H咼斜及皱眉、闭眼、鼓腮等功能障碍。按照就诊时间向后顺序分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40.5岁;

2、病程最短3d,病程最长26d,平均7.5do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38.3岁;病程最短2d,病程最长25d,平均7.8do1.2诊断纳入标准依据《神经病学》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及木研究纳入标准进行诊断纳入:①发病前常有受累、受寒、受凉、吹风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蹙额皱眉提唇露齿鼓腮不能,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滞留于齿颊Z间,部分患者伴有患侧耳后乳突不疼痛,舌部2/3味觉消失等。1.3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如面神经核性瘫,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②合并严重心、

3、肝、肾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者;③同时采用英他方法治疗者。2治疗方法2.1观察组取穴:阳白、鱼腰、太阳、丝竹空、承泣、四白、巨醪、颊车、地仓、夹水沟(水沟旁开0.5寸)、夹承浆(承浆旁开0.5寸),急性有耳后乳突部疼痛着可加翳风、风池,口角歪斜较甚加下关,远经取穴选取对侧合谷。操作:常规消毒皮肤,使用0.28mmX5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取患侧阳白向鱼腰方向透刺,针体穿行额肌,皱眉肌;丝竹空向太阳方向透刺,针体穿行眼轮匝肌;承泣向四白、巨醪方向透刺,针体穿行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颊车向地仓方向透刺或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针体穿行咬肌、笑肌

4、;夹水沟、夹承浆分别向患侧水平透刺,穿行口轮匝肌、歡肌以及亥页肌、下唇方肌;下关、风池、翳风对侧合谷均直刺。此种透刺方法均应穿行于肌层,不能太浅仅行于皮下,也不能太深直达肌肉下层,进针25-45mm,采用平补平泻,行小幅度捻转手法,手法宜轻柔,微有酸胀提紧感即可,不必剧烈刺激产生强烈放电感,甚至引起血肌抽搐。针刺得气后加用英迪牌KWD-808-I型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根据病情选阳口太阳地仓颊车夹水沟夹承浆加电针2组,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产生轻度有节律的抽动为宜,留针30mino2.2对照组选用0.30mmX50nrni毫针,选取上述相同穴位,行常规针

5、刺,进针20-40mm,手法采用平补平泻,电针方法同观察组。两组均每H治疗1次,7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3疗效分析3.1疗效标准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判定。痊愈:面部两侧对称,各区功能正常;有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连带运动、挛缩、痉挛,面部静止时肌张力正常;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眼不能完全闭合,仅有轻微运动。3.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从表1可见,两组疗程结束后愈显率分别为93.0%、85.7%;经检验,=,P<0.05,差异有

6、显著意义,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4讨论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眼哺斜”“口僻”“面瘫”等,最早论述见于《灵枢•经筋》。英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并在筋肉之间,未及脏腑。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是通过针的刺激起到通其气血,调其阴阳的作用,正如《难经•二十二难》有云:“经脉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也”。而透刺法可以精简用穴,而扩大针刺的作用,增强刺激量,针感容易扩散、传导,起到分别针两穴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发病早期就给予透刺治疗,能使面神经尽早受到良性刺激,提高神经兴奋性,加速炎症局部的淋巴液和血液循环,促进损

7、伤神经的再修复,能更好地使“气至病所”,发挥通经活络之功效;此法在古代即已倡用,如《玉龙歌》云:“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同时通过穴位的电脉冲刺激,使患侧面部肌肉松弛,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缩短面神经的受压时间,从而增加面瘫的恢复几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