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ID:9654358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_第1页
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穴位取患侧阳白透鱼腰、颧髎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配合谷、太溪。留针期间用神灯照射面颊部。治疗30次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安全。【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穴位透刺;神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临床上多用激素、抗病毒、扩张血管

2、及营养神经血管药物治疗为主,部分症状较轻患者有自愈倾向。笔者自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穴位透刺配合神灯(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3例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1h,最长21天;左侧发病28例,右侧发病35例;首次发病58例,第二次发病5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1h,最长30天;左侧发病37例,右侧发病23例;首次发病59例,第二次发病1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基本一致(P&

3、gt;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按照《神经医学》第5版[1]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3排除标准有Guillain-Barre综合征、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腮腺炎、肿瘤等原发病患者。1.4治疗方法1.4.1观察组取穴:取患侧阳白透鱼腰、颧髎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配合谷(男左女右)、太溪(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留针期间用神灯以下关穴为中心点照射面颊部,嘱患者闭眼(以免TDP的红外线伤害眼睛),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30min后起针结束治疗。治疗后嘱患者避免吹风,按摩患侧面部有关穴位,进行吹口哨、鼓腮、皱额等自我训练。每日1次,1

4、5次为1个疗程,间隔3天,治疗30次后统计疗效。1.4.2对照组急性期给予激素和神经营养药:(1)强的松10mg,tid;(2)VitB10.1g+VitB120.5mg,qd;(3)ATP20mg,tid;辅酶Q1010mg,tid等。恢复期给予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剂:除上述神经营养药酌情加减外,给予烟酸0.05~0.1g,tid。2疗效观察与转归2.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显效: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

5、口角略不对称;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指标。2.2治疗结果观察组63例给予穴位透刺配合神灯(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经30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比较(略)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3讨论3.1损伤机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数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因受风寒、病毒感染或急性炎症的刺激,使面神经水肿受压、血管痉挛、面部神经发生缺血性改变而发病。面神经主干从面神经管穿出茎乳孔后,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共同组成面神经颅外段,主司同侧面部表情肌。3.

6、2治疗机制采用透刺法恰好是刺到面神经各主要分支,如阳白透鱼腰(颞支)、颧髎透迎香(颧支)、地仓透颊车(颞支、下颌缘支),合谷穴是手阳明经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太溪是张士杰教授用援物比类之法[2],结合四十多年之临床经验穴。TDP照射可产生大量红外线,起到温热作用,TDP电磁对机体的刺激可促使植物神经-介质-血管反应系统激活。综上所述,透刺加TDP照射能发挥协同作用,共同起到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消炎、消除水肿,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有利于病损神经功能的迅速恢复。本组经30次治疗痊愈的8例患者均是年龄在45岁以上,病程在18天以上,说明年龄小,病程短者效果更好

7、。【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