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何愁不立?论文

预,何愁不立?论文

ID:44678459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预,何愁不立?论文_第1页
预,何愁不立?论文_第2页
预,何愁不立?论文_第3页
预,何愁不立?论文_第4页
预,何愁不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何愁不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淮南市2009年政治学科参评论文预,何愁不立?毛集实验中学李艳(13505547993)内容摘要:很多经济学家把人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仅归结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仅限于此。透视欧美国家的教育经验和我国大、中学生面对职业选择的现状,并联系到“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语,引发了我的思考,使我看到对屮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关键词:“回炉”事件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就业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检视现实生活,能够真正践行这一观点的人并不多。以当前

2、大学生就业难为例,很多经济学家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仅归结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试想:金融危机这股激流真的是冲毁就业植被的罪魁祸首吗?而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的各层人士难道不该口我反省吗?你们难道不是临阵磨枪?不是临吋抱佛脚吗?2007年15名硕士生“回炉”参加成人高考成为轰动一吋的热点新闻。当本科生“回炉”已不是新闻时,硕士生“回炉”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思考。探究这些现彖的根源,无非就是缺少对学生的口标教育,即“职业教育”。提起职业教育,很多

3、人会联想到“技术教育”,认为这只是面临找工作或已经工作的人才需要考虑的,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专家指岀职业规划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无论是从6岁的孩子还是已退出职场的老人都不能与职业规划相脱离。专家尤其指出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所谓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索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一、大、中学生面对职业选择的现状许多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不知所措,甚至抱有

4、一种听天由命的想法。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满意,甚至述有一些大学生到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还有一份来口人大附屮初屮一年级的近T份调查样本显示,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98%的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反把“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作为唯一目标。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甚至根本没有进行过职业规划。据一份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已身在职场中或即将边入职场的大学生存在职业选择的困惑,他们的困惑

5、往往是由于中学时期缺少正确的职业规划。他们目前的规划大多属于以下三种情况:1•一味选择热门或凭口己对某专业的片面理解,而选择了某专业。但真止进入大学学习Z后,发现对口己所选的专业和以后要做的工作一点也不喜欢。因此,专业学得不精,对就业也就没有信心。2.有些大学生当时的专业就是父母选择的,父母以他们以往的经验选择一些就业似乎稳定的专业,如财务、教育、医生,而不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比如孩子很感性,创新能力很强。3.还有些大学生只是选择了一所大学,在专业方面就没做什么选择,其实根木就没什么规划,所以毕业后

6、做什么工作,是否继续深造等都非常迷茫。二、对比分析欧美国家和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欧美国家,为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在H后从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非常重视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如美国把职业生涯发展与学业和个人、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看作是学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通过性向测试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和职业爱好,另一方面通过职业领域指南,介绍几人职业领域的价值、必要技能等。英国则在小学和中学设置一年职业指导期,并鼓励学生进行职业探索,选修相关的课程。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

7、在欧美国家,家长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进入学堂后,学校也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教学,从挖掘他们的兴趣到培养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适合做哪个领域的工作,学校会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不同特长、量身定做,打造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方案。即便如此,许多人述会在工作当屮不断尝试多种职业,力争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最大的个人价值。相比我国,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一旦做稳了某份工作,或是不愿改变,或是害怕下岗、被炒,即使工作并非他想要的,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

8、原有岗位。结果遗恨半生。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难道不该认真活过?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这个岗位最适合你,还怕做不出成绩,还怕被炒吗?三、分析“回炉”事件的原因透过“冋炉”事件,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导向”问题。如果导向错误,那么接下來所做的事情都是错误。从我国的入学考试体制、用人机制来看,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分数决定一切。用分数进行量化,似乎很科学,很合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势必给所有的人造成一种倾向,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考出高分,只要考出高分就对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