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

ID:44680702

大小:54.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_第1页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_第2页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_第3页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_第4页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选择题1.(2018·河北保定高三摸底·5)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民族融合的加强                        B.丝绸之路推动了文化传播C.反映了盛唐文化的包容性                    D.外来文化冲击了汉文化的主体地位【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隋唐【答案】D2.(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4)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

2、之世。”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  )①词的繁荣 ②程朱理学兴盛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毕升发明雕版印刷术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朝【答案】D3.(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6)某学者曾这样评价宋代的一位词人:“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位词人最有可能是(  )A.苏轼                

3、    B.辛弃疾                 C.柳永                    D.李清照【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材料“其词格固不高”,反映出该词人的作品格调不高。苏轼的词反映其人生遭遇和政治抱负,与词的格调不高不符合,故A项错误;辛弃疾的词反映出抗金恢复中原的政治抱负,与词的格调不高不符合,故B项错误;柳永的词反映市井生活,与词的格调不高符合,故C项正确;李清照的词反映出抗金恢复中原的政治抱负,与词的格调不高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C4.(2018·浙江温州8月选考适应性测试·3)“在中国古

4、代社会集权专制的氛围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柳永【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可以判断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故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答案】B5.(2019·河北张家口高三8月摸底调研·2)文学是社

5、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依所学,《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饱受战争苦难,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未涉及到官场的腐朽与黑暗,故A项错误;依所学,魏晋时期《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战乱情况下,民众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明清时期的《西游记》

6、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黑暗,因此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形象,故B项正确;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公平正义的追求,故C项错误;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等级观念的冲击,故D项错误。【答案】B6.(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8)李泽厚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

7、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  )A.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B.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C.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D.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李泽厚先生在这里强调的是清代而非明代的市民文文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李泽厚先生的阐述“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

8、决”可知,这里很明显讲述的是清代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风格,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无论是宋词还是元曲,这二者对社会现实都没有那么强烈的批判锋芒,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古代文学世俗化和大众化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B7.(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