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研究功与功率 (2)

3、研究功与功率 (2)

ID:44681038

大小:213.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3、研究功与功率 (2)_第1页
3、研究功与功率 (2)_第2页
3、研究功与功率 (2)_第3页
3、研究功与功率 (2)_第4页
资源描述:

《3、研究功与功率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1功【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3、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Flcosa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4、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重点】1、功的计算2、做功的正负物理意义【难点】1、功的计算及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学习任务】一、回顾——记忆中的功1、对功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功的两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功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2、功的国际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5、做功的条件分析下列情况中有没有做功:(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对水盆有没有做功?为什么?(2)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没有移动,你对讲台有没有做功?(3)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做功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FLLFαFα二、新课探究——高中的功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拉力F的功呢?2、思考: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

3、计算功呢?例1:如图物块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拉力F作用下前进了L,试分析力F是否对物块做功?若做功,则做了多少功?功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的一般式: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例2: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2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F2=4.2N。求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来源:学科网ZXXK]1、功的正负与的关系夹角Cos功物理意义Cos__________

4、___Cos_____________Cos_____________功是__________(矢量、标量),但有_______。正功:_____________________。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负功的另一种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始终相对静止,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试求:(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2)斜面的弹力对物体做的功;(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4)合力物体做的功是多少?总结:总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

5、所做功的__________,也等于__________对物体所做的功。4四、常见力做功例4:量为M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在拉力F作用下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到B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了s,如图,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则摩擦力对滑块做的功为多少?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为多少?FFAB注意:X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可做________,可做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五、总结4【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对提包的拉力没有做功的是()2

6、、.下列关于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功等于力、位移、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B.力和位移是做功的二要素,只要有力、有位移,就一定有功C.功等于力和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D.功等于位移和位移方向上的力的乘积3、.用绳子系一小球,使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A.重力对球做功,绳的张力对球不做功B.重力对球不做功,绳的张力对球做功C.重力和绳的张力对球都不做功D.重力和绳的张力对球都做功4、用与水平面成α角斜向上的拉力拉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第一次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做功w1;第二次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作功w2,则()

7、A.w1>w2B.w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