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44686143

大小:34.9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4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2、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4.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3、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5.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6.下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  )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4、,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8.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

5、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9.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0.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

6、削弱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1.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 抵制土地兼并  B. 促进人口增长 C. 增加财税收入  D. 稳定个体小农1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13.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

7、》《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14.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这表明(  )A.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B.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C.新政的成效推动

8、改革深入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