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教师用书(含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教师用书(含解析)

ID:44687674

大小:189.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教师用书(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教师用书(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教师用书(含解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教师用书(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纵向梳理]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独尊”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

2、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

3、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针对训练]1.萧公权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B [从材料信息看,萧公权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源自《孟子》的“贵民”和《礼运》的“天下

4、为公”,也就是说,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黄宗羲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无法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项错误。]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针对训练]2.(2019·河南联考)“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宋代话本在人物塑造上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B.儒学世俗化的发展趋向C.“英雄造史”观念的形成D.社会

5、价值观的时代特征D [材料表明人物塑造以平凡人物为主,并非是歌颂知识分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学世俗化的信息,排除B项;既然“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说明材料并非“英雄造史”,排除C项;材料中“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体现了市民价值取向,故选D项。][中外关联]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项目战国时期古希腊人文主义不同点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

6、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及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针对训练]3.(2018·北京丰台一模)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材料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7、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摘自《孟子》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依据材料,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12分)解析:“相同点”,由材料信息“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

8、国,国之本在家”“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得出:都具有初步的国家观念;“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得出:都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方法、途径,即统治者应受道德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