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

ID:44688528

大小:439.5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点1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1.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2.侵华史实(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

2、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3)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2)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开始做抗战的准备。(3)人民大众①爱国官兵开始组织自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二、全民族的抗战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

3、端。2.日本的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

4、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4.两个战场的形成(1)国民党的抗战: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成为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2)共产党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1.国家利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2.不同抗战阶段中国的

5、抗战史实[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 抗日战争的特点史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①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史料二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②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③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蒋百里论抗战史料三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

6、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④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线”与“二线”各代指什么?(2)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失败”原因是什么?(1)史料一中①“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揭示出抗日战争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2)史料二中信息②“持之以久”和③“一线”“二线”相

7、配合,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持久、两个战场相配合的特点。(3)史料三中信息④“加强军队、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援助各地抗日武装”等,揭示出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1)“一线”代指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二线”代指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2)主观原因: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探究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①亡国灭种的

8、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②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史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③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史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④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