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

ID:39115584

大小:189.3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全国卷]——五年全国卷 引领考向一、迁移主干知识——把握时空观念1.(2017·全国卷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D [D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的比例,说明通过抗日

2、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A错:材料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B错: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统一战线的范围缩小。]2.(2016·全国卷Ⅰ·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

3、局面D [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其团结抗日的形象,故B项错误;国民党把“国共合作”作为“谬误名词”,可知其否认国共合作,但并没有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D项正确。]二、体现史鉴功能——弘扬家国情怀3.(2015·全

4、国卷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B [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

5、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三、力求科学认知——立足唯物史观4.(2017·全国卷Ⅲ·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

6、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B [B对: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运特权,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反侵略的斗争,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A错: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C错: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特权,并非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D错:“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地方卷]——两年地方卷 借鉴创新5.(2018·浙江卷·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

7、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C [A项出现在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不符合时间限制,

8、错误;B项开始于1937年,不符合时间限制,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群众运动参与者的身份,故D项错误。]6.(2018·海南卷·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