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

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

ID:44705810

大小:5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5

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_第1页
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_第2页
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_第3页
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_第4页
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有人如此比喻,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依此而喻。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才能有所依附,灵魂才能有所寄托。如此,结构之重要,可见一斑。尽管结构如此重要,但综观2008年各地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之多,仍让人惋惜。结构不匀称,比例失衡无论一篇文章的段落数量,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文字的比重,还是每段的大概字数。都得有所讲究——既要匀称,又要重点突出。2008年各地中考作文结构失误,最普遍的就是“三段式”:不起眼的开头,臃肿的身材,小小的结尾

2、,如此比例失衡,呆板傻气,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当然,也有头重脚轻造成的比例失衡。有些考场作文开头语言形象生动,其中还不乏充满诗意的词句,但由于文字过长,挤压了文章主体的位置,造成文章主体无法展开,只好匆匆经营后草草结尾。还有考生把大段原材料或作文的提示语全部照搬,开篇便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忽视了文章的整体布局,造成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的后果。如2008年湖南益阳的话题作文“生命的重量”,有些考生开头居然原封不动地将提示语誊写了一遍。再如重庆的命题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其提示语颇有文采,也有不少考

3、生大胆借用,然后再慢慢道来,造成了人题慢、文章冗长的后果,实在是不明智之举。还有的考生作文段落分得过于细碎,一篇六百多字的作文,竟然分成20多段来写,有时甚至是一句一段,弄得文章内容支离破碎,结构松散,不成整体,明显有拉长作文篇幅、增加文章字数的嫌疑。有的考生虽只将全文分了几段,但却平均用力,造成文章重点不明。在采用小标题构思作文时。有的考生通篇只有一个小标题,显然不妥。2008年重庆的命题作文《那一句话,永生难忘》,一考生在作文中详细地记叙了“我”第一次看戏的经过和看戏时的感受,但开篇第一句就空

4、发议论,显得不着边际,让人费解。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回忆往事,但回忆内容却与第一段的看戏经历关系不大,也不是文章情节的铺垫。这样开头,有拐弯抹角、故意兜圈子的嫌疑,不仅冲淡了文章主旨,也难以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如此作文,即使下文再精彩,也可能因“瑕”而掩“玉”,无缘理想的分数。一般说来,一篇600字的作文,段落以6至10段为宜;开头、结尾段落字数宜少,中间主体部分既要层次分明,又要重点突出,切忌平均用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人与事。一定要用墨如泼,重点突出。由于字数和篇幅的限制,考试作文入题要快,应讲究

5、开窗见日、简洁明快、一针见血,而最忌在开头大段引述命题的背景材料,使行文显得呆板空洞,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欠佳印象。缺少通盘考虑,逻辑混乱可以说,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都十分重视文章的整体构思,一般都会在审准题目之后,在草稿上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如何开头,怎样结尾,选择哪些素材,哪里主哪里次,都会精心考虑,然后便可以一挥而就。有些考生虽然没有列写作提纲的习惯,但事先一定会打好腹稿,“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目了然。然而,许多考生都没有动笔之前先进行整体构思的习惯,往往是提笔就写,想到一点写一

6、点。有时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有时写了一段又去掉重来。大多的考生在开头都还能围绕着中心写,写着写着,中途就岔出了别的话题。这样的作文,从内容上看,多数都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有的考生不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逻辑,导致言之无序,思路不明晰,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归入三类文、四类文之中。2008年四川中考作文《拨动心灵的那根弦》,一考生采用小标题行文,小标题分别为“请给她一双翅膀”、“请给她一支手电筒”、“请给他一杯水”,但由于考生缺少通盘考虑,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坚强”,与中心主题

7、“爱的奉献”不吻合,造成行文分散。另有一篇《全世界的救援》,考生也采用了小标题的构思。其中第二、第三个小标题分别是“中国兄弟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和“俄罗斯救援团”,不看文章内容,单看小标题,思维逻辑就显得很混乱,缺乏整体规划。广东一考生写了《轻轻的脚步》,叙述父亲中考之前对自己的关怀:前面写“我”已经意识到“房门被推开”,父亲“轻轻地走进来”,后面又说“我没有发觉”,明显前后矛盾,如此反复显然会影响文章的档次。情节没有波澜,一览无余。翻看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的满分作文,它们虽然都能做到立意特别、语言

8、优美,但却少有故事情节摇曳多姿、细节刻画细腻精彩的,不少记叙文都日趋散文化。这固然可喜,但也令人担忧——它掩盖的是学生构思能力的弱化,刻画人物水平的虚化。一言以蔽之。它折射的是学生思维的懒惰。2008年湖南益阳的话题作文“生命的重量”、福州的话题作文“滴水之恩”,还有几个省市的中考作文,都明确要求写记叙文。综观这些地区的考场记叙文,不少考生普遍陷入了引用一个书上或道听途说的小故事,然后加自己的一点感悟的模式,“聪明”的顶多将故事的主人公换成自己或同学,或者借用两个小故事,内容更丰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