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诗歌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

ID:8922495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2

诗歌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_第1页
诗歌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_第2页
诗歌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歌赏析答题失误例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赏析主观题答题失误例析这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大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而不再采用选择题。这种考查方式有利于测定学生实际鉴赏水平,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其积极意义是显然的;另一方面,这道题也最容易暴露同学们在鉴赏方面的问题。下面分析几例具体答案,了解诗歌赏析主观题答题典型失误,以期引起重视。例一只译不议以释代析【原题】阅读晏殊的《蝶恋花》,然后回答问题。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词的上阙,诗人

2、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案】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看上去像是满怀忧愁;兰花上沾着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清晨,罗幕之间飘荡着阵阵轻寒,燕子穿过帘幕飞走了。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评析】这样的答案只是对诗句的译述,而是不赏析。鉴赏离不开对诗句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只译不议,以释代析,结果便是取消赏析,因而很难得分。【参考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

3、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更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例二思而无评,以感代论【原题】阅读下面的诗,试分析诗中画眉鸟的形象。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案】裴多菲唱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有蓬勃的生机,才能有勃发的生命,奴才无价值。我们要做自由的人,“百啭千声随意移”,不做金丝笼里

4、的鸟。【评析】这只是读后感,不是对诗中形象的分析。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

5、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例三滥用术语评述脱节【原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按要求作答。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就主要艺术手法,写一段文字,对主要艺术手法加赏析,100字左右。【答案】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情于景、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全诗显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首句交代时间和景物,次句写远处萧条的人家,后三句写庭树不知无人欣赏,在春日里依旧开花,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评析】托物言志、移情

6、于景、动静结合,把一切美好的词语统统搜罗出来,编进答案,不明概念的内涵,滥用术语,这是失误之一。先提出见解,后复述诗句内容,有评有述,思路符合赏析要求,但是,评论点不能统率复述的内容,复述未能紧扣评论点,评和述严重脱节,这是失误之二。【参考答案】用反衬手法写衰败是本诗的一大特色。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前两句写尽眼前萧条。三四句不写梁园颓败,却写庭树花开,以乐景写哀情,把梁园衬托得更加萧条,感情沉痛,用语含蓄,有力地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例四信口开河答非

7、所问【原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答案】《越中览古》写越王、义士和宫女,侧重写人,抒发的是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而《苏台览古》写的是苑、台、杨柳、菱歌和明月,侧重写物,书写的是物是人非的感叹。【评析】问的是艺术手法的不同之处,答的是内容和情感的差异,如同问你岁数却回答上几年级了一样可笑。其实,两诗抒发的感情并没有实质的差别,都是感慨人

8、事变幻无常,【参考答案】《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例五言而无力答而无序【原题】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请分析“凋”字的妙处。【答案】这里也可以用其它动词,如“拂”、“吹”、“刮”、“撩”等,但这些动词字都不如“凋”字好。“凋”字写出了秋天的凄凉,更能烘托出主人翁内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