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滕国栋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滕国栋

ID:44707793

大小:803.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5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滕国栋_第1页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滕国栋_第2页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滕国栋_第3页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滕国栋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_滕国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2月第22卷第4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Feb.2013.Vol.22.No.4503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Progressandapplicationofwhole-genomesequencing滕国栋综述,陈敏亮审校(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四病区北京100037)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出现对医学所有领域来度。以单分子测序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测序方式被说都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对于每个生物个体来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其技术缺陷是标记核苷酸的说,基因组包涵了其整个的遗传信息。全基因组测成本高,且测序错

2、误率高。AdamPhillippy团队序技术能够全面、精确地分析基因组的碱基序列,2012年将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结合到一起开从而破解其所包含的信息,揭示基因组的复杂性、发了近乎完全准确的长读取技术。2012年,Peters[9]多样性。通过对不同个体或群体的比对,可以发现等利用长片段读取技术(LFR)中“条形码”DNA拼其中的遗传特性或突变,进而加深对各种疾病发接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在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中仅有生、发展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全基因600个错误碱基。此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全基因组测组测序技术将会使人类对自然界生物及自身的了序的精度,显著降低在测试中所需的DN

3、A量。解更加深入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实际利益。2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1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历史和发展2.1疾病的诊断[10]在DNA测序技术出现之前,蛋白质与RNA的测2.1.1罕见病例的病因学诊断:Samra通过对1[1]序就已见报道。Sanger于1949年测定了胰岛素的例肢体末端黑素瘤病例的瘤变组织提取DNA后进[2]两条肽链氨基末端序列。Edman同年报道了蛋白质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分析其突变序列及其频率、范[3]的氨基端测序技术。Sanger1965年完成了大肠杆围,及选择性的DNA修复,并与普通的黑素瘤病例菌120个核苷酸的测定。对DNA测序最早出现在序列进行比对得

4、出结论:此类疾病是黑素瘤的一种[4]1954年,Whitfeld等提出了降解法,由于操作复亚型并具有遗传特性,与COLO829细胞低相关性,杂,该方法并没有被广泛应用。成熟的DNA测序技其内在的不均一性使靶向治疗成为潜在的治疗方[5][11]术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Maxam和Gibert式。Eqan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的4份肿瘤报道了通过化学降解法测定DNA序列。同年Sanger样本及其复发为浆细胞白血病后的血液样本进行[6]和Nicklen报道了双脱氧链终止序列测定法。上了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了纵向的对比,发现高危的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陆续出现了其他的一些测序骨髓瘤患

5、者瘤细胞基因序列的不均一性,其潜在的[7]方法:Hyma的焦磷酸测序法、Pfeifer的连接酶基因变异促进了骨髓瘤向浆细胞白血病的转化。[8][12]测序法等。Herdewyn对侧索硬化症家系5个成员的血液样DNA测序经历了三代的技术发展。以Sanger的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侧索硬化症的致病原因双脱氧链终止法和Maxam化学降解法为基础发展是非致病基因C9orf72变异后的复制表达所导致。而来的各种DNA测序技术被称为第一代测序技术。对罕见病例的诊断,以往临床医师仅仅停留在对症综特点是易掌握、精确度高,缺点是操作过程复杂,耗状的判断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将其定位到基时长,

6、费用高昂。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生物技因序列的突变位点,进而制作相应的诊断工具,为述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以高通量测序为特点的第2.1.2流行病和常见病的预测、治疗:在流行病学领二代技术,一次能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域,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病原体进行测序分析判断[13]进行序列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或转录组其来源及可能发生变异的频率及方向。Croville测序变得方便易行。第二代测序技术保持了高准确在对家禽和迁徙水鸟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度,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并极大地提高了测序速测序分析发

7、现,病毒基因潜在的多样性引起突变导注:滕国栋,第四军医大学2011级整形外科专业在读研究生通讯作者:陈敏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整形外科的基础和临床;E-mail:chenml@sohu.com504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2月第22卷第4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Feb.2013.Vol.22.No.4致了疾病的变异,家禽自身的基因突变风险要小于发性突变的影响。[14][26]迁徙水鸟带来突变基因的风险。M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