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

ID:44727020

大小:48.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 三国鼎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1中国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学活动建议: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区别.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历史,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三块内容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实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必然结果,它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局部

2、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时序性和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学情分析在影视文学作品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历史有浓厚兴趣,同时有强烈求知欲,能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魅力.教学目标通过对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分析,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等史实.分析两场战争曹操一胜一败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

3、成原因,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区别,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形成.难点: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和影响.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秦汉时期国家具有什么特点?大一统.2.东汉末年政治局面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导入:你知道“倒屣相迎”,“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典故吗?这些成语典故反映是什么时期历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语:你知道“倒屣相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典故吗?这些成语典故反映是什么时期历史?

4、继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局面以后,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这一阶段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涌现出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众多英雄豪杰.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样作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用成语典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放矢.5出示学习目标: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等史实.分析了解两场战争曹操一胜一败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为,对后世有什么样影响?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难点.【感知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设计意

5、图自主学习:1.找出官渡之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说说你知道官渡之战历史故事.2.找出官渡之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说说你知道官渡之战历史故事.3.找出三国鼎立国家建立者、时间和都城.整理史实:对比总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特点、异同,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基本史实.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3.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曹操见许攸和赤壁之战等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板书设计.同

6、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教师过渡语:《三国演义》中曾描述了一个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说是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谈论天下英雄.同样是在《三国演义》,还有一句更为著名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对历史究竟又有什么影响?在初步学习本课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探究体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史料探究、体验感悟一、煮酒论英雄——说战争1.官渡之战材料一:毛玠(jiè)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7、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材料二: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细节,找寻文字史料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观点.研究史料通过史料探5——《中国通史》问题:对比两段这段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曹操为什么能够取得官渡之战胜利?2.赤壁之战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

8、,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三国志·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