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46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46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ID:44738321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7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46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46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46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46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46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练案[46]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7讲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 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

2、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佛、道与儒学的融合,而非挑战儒学,故B项错误;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不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没有体现出“合归儒”,故D项错误。2、(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监)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下列选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 C )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C、“越名教而任自然”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解析】: 根据“以庄周为模则”可知阮籍崇尚道家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的观

3、点,故A项错误;“天下有道,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体现了儒家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故B项错误;“越名教而任自然”体现了超越儒家伦理纲常、返回自然本真的精神,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体现了孟子的天命观,故D项错误。3、(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D )A、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B、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C、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D、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解析】: 题干主

4、要论述夫妻关系和寡妇守节的法律条文规定,没有谈及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不是性别歧视,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政府倡导寡妇守节,并不是禁止寡妇改嫁,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影响到了人们的婚姻观,故D项正确。4、(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A )A、孟子的性善论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D、佛教的天命观【解析】: 根据材料“二程认为,人性

5、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可知,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故A项正确;孔子的“礼”主张克己复礼,故B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无暇的”这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命观的相关涉及,故D项错误。5、(2018·钦州)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B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

6、】: 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向内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6、(2018·佛山顺德)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B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

7、标【解析】: 朱熹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即日常生活应该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礼节之道,王阳明强调普通人在良知的指导下从事日常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圣人,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材料并没有提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符合题意,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故B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并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故C项错误;朱熹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