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ID:44738351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7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58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练案[58] 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59讲 西学东渐一、选择题1、(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C )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

2、塞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解析】: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符合清朝国情,故A项错误;对《海国图志》持反对态度的人不能代表整个封建顽固势力群体,故B项错误;清朝守旧官僚不能正确看待《海国图志》救国之法,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造成思想闭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打开国门,锁国政策早已废除,故D项错误。2、(2018·惠州)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

3、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C、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解析】: 据材料“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并使该船获得释放”可知清政府开始了解到国际法等外交常识,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外交活动,说明清政府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清政府逐步改变传统夷夏观念,外交观念与国际接轨,“抛弃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

4、误;材料反映清政府运用国际法中的国际外交规则来指导外交活动,而事实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就被迫开始接受国际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当时正值洋务运动初期,清政府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体西用”,故D项错误。3、(2018·柳州)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这说明( A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解析】: 根据材料“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

5、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说明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A项正确;甲午战后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故B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早已成为近代化障碍,不是从甲午战后才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和甲午战后中国的前途,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4、(2018·佛山)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C )201

6、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2019届高考历史岳麓版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解析】: 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将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其主要用意在于利用儒家思想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是为维新变法服务,并不是要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故A项错误;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其为了减少变法阻力所采用的手段,故B项错误;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维新变法,并不是为了肯定孔子对于建

7、制的贡献,故D项错误。5、(2018·安阳)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A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解析】: 根据材料“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图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化以挽救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不难知

8、道,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仅仅是在“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时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康有为“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可知,康有为并非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故C项错误;康有为并未实现中西文化矛盾的调和,故D项错误。6、(2018·黄石)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