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ID:44750392

大小:123.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7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教案(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1 认识分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界中的一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3.知道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0.1nm)。4.知道分子的体积及质量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认识分子的小和多,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里可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用猜想的方法研究微观世界。2.认识和感受分

2、子的小和多。【教学难点】认识到猜想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并领会猜想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水滴石穿”的意思是说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学习或工作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可你知道“石穿”的真实原因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 德谟克里特的猜想[阅读课本]P104“德谟克里特的猜想”[思考]阅读P105“信息浏览”,我国古代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思考]古希腊的哲

3、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什么猜想?[提示]水滴石穿、铁铲用久了变薄等都是很微小地一点一点散失的。[归纳提升]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思考]你认为这样的猜想科学吗?[提示]这样的猜想往往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没有经过实验验证。[归纳提升]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探究点2 什么是分子[阅读课本]P1

4、05“什么是分子”[思考]分子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提示]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叫做“分子”,我们常见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无论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思考]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由多少个分子组成的呢?[提示]水滴石穿要经过好多年,铁铲变薄也要经过好多年,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多。[小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探究点3 分子的大小[阅读课本]P106~107“分子的大

5、小”[思考]我们用肉眼能观察到分子吗?[提示]分子非常小,用肉眼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用普通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思考]那么分子到底有多小,我们又如何去测定分子的大小呢?[提示]用电子显微镜记录分子的排列,然后从放大的图中得到放大后的分子的直径,再比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可以得到分子的直径。这是一种精确的测量方法。[思考]一颗绿豆,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测定它的直径?[提示]可以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也可以将100颗绿豆排列成直线测总长度,然后再求一颗绿豆的直径。[思考]如果不是绿豆而是沙子,该如何测

6、量沙子的直径呢?[提示]先用量筒测量一定量沙子的体积,再将沙子彼此紧密排列,没有重叠,然后在坐标纸上画出轮廓求出沙子的面积,根据公式V=S·h求出沙子的直径h。[思考]我们能否借鉴测量沙子直径的方法,测量分子的直径呢?[提示]将一滴体积已知的小油滴滴在水面上,在重力作用下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极薄的油膜,此时油膜可看成单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看成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所以只要再测定出这层油膜的面积,就可求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提示]①把分子看成一个个小球;②油酸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整齐排列;③认为油膜厚度等于分子直径。[思考]已

7、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的面积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多少?[提示]油酸分子的直径d=。[思考]这个实验要做些简化处理,你能指出来吗?[归纳提升]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是10-10m。由此可知,分子非常的小。三、板书设计10.1 认识分子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2)猜想的重要性2.什么叫分子(1)定义(2)命名3.分子的大小(1)测量的方法(2)分子的直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及在课堂上的讨论,可以创造出浓厚的探究气氛,

8、大多数学生能在自主阅读与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