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

ID:44774315

大小:75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8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_第1页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_第2页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_第3页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_第4页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研究贺西林2011-11-2720:42:26  来源:《美术研究》(京)1995年01期第37-42页   线刻画像铜器是东周青铜艺术的一种特有形式。解放前发现过几件出土不甚明确的器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一些出土,虽然不多,但其分布地区还是相当广泛的,江苏、河南、山西、山东、湖南、北京、陕西均有出土。正是由于它分布的广泛,所以学者大多把它纳入东周青铜艺术的普遍现象中去加以研究,而对其文化属性认识模糊。近年来,东南沿海一带为数众多的线刻画像铜器的出土,使我们对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的区域特征、文化内涵、流传情况等方面有了新的、

2、更加明确的认识。我们认为东周线刻画像铜器是在中原周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于吴越地区,具有鲜明吴越文化风貌的艺术作品。吴越地区以外发现的东周线刻画像铜器也当属吴越之器,它们是通过各种渠道从吴越地区流传出去的器物。(图1)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的区域特征文档实用        图1 出土东周线刻画像铜器分布示意图    一、线刻画像铜器的出现与吴越民族的纹身习俗   目前发现最早的线刻画像铜器,是江苏六合程桥东周墓出土的时代为春秋晚期的线刻画像铜匜残片,①在铜器上刻画图像的方法最早出现于江苏,我们认为这很可能与吴越民族的纹身习俗有关,是纹身启发了这

3、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图2)         图2 江苏六合程桥出土铜器残片文档实用   “断发文身”是吴越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貌特征,自古以来人们一提起吴越民族,除想起吴戈越剑外,就是“断发文身”这种外貌特征。最早记载吴人“断发文身”的是《左传》,《左传•哀公七年》载:“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墨子•公孟篇》载:“越王勾践,剪发文身。”《春秋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范宁注:“祝,断也。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说苑•奉使篇》也说:“是以剪发文身,

4、烂然成章,以象龙子。”另外,《淮南子》、《史记》、《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吴越民族“断发文身”习俗的众多文献记载也为考古发现所证实,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丹徒北山顶吴王余昧墓出土的鸠仗和悬鼓上发现有纹身人物形象。②   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有赖于社会生活,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时尚往往引发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在纹身习俗普遍流行的吴越地区,把纹身的方法移植于铜器的刻画上是完全可能的,虽然一种材料是肉体,一种是金属,但其方法和表现出的艺术效果却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在铜器上刻画图像的方法来源于吴越地区的纹身。   二、东周线刻画像

5、铜器工艺、制作上的特点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皆为锻打而成,器壁极薄,一般为0.5-1.0毫米不等,它同传统的中原厚重礼器不同,多为造型轻巧灵便的实用器。有学者专门对高庄线刻画像铜器作了抽样分析,六件器物的化学成份含量平均为:铜87.100%,锡10.557%,铅2.322%,他们认为这样的比例分配最适合于锻造和刻画工艺。③文档实用镇江的同志也认为线刻画像铜器的这种工艺作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武进淹城出土的牺匜、三轮盘、尊等一批春秋早期吴国铜器有相通之处,两者应有一定的承袭关系。④从目前出土的器物来看,这种工艺最早、最流行的地区也应是吴越。

6、   另外,我们还要说一点,就是工具在线刻画像铜器制作中的作用。线刻画像铜器器壁薄如纸张,如没有非常坚硬、锐利的工具,在这样薄的器壁上进行繁复、流畅的刻画,那是不可想象的,铁制工具的出现才使这种表现成为可能。《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有关于吴越采铁铸剑的记载。考古发现也告诉我们: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经人工冶炼的铁,是江苏六合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铁条和铁块。⑤所以说春秋晚期相对发达的吴越制铁工艺,为线刻画像铜器的出现也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物质条件。   三、线刻画像铜器所反映的吴越蛇图腾崇拜   吴越民族崇蛇有着远古的历史,古越人以蛇为图腾在考古资料

7、中得到了印证,南方几何印纹陶纹饰中普遍发现类似蛇形的纹饰。⑥吴越人崇蛇的风气在文献中更是多见,“断发文身,以象龙子”的记载就说明了这种风俗。据闻一多先生所说,古龙蛇相通,那么龙子也就是蛇子。《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越在东南,放立蛇门……。”“越在己位,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说:勾践降吴后,曾使刻工雕木“状类龙蛇”,并把它献给吴王夫差。《说文解字•虫部》也说:“南蛮,蛇种。”越人崇蛇之风一直延续了下来,在越裔聚居的江浙、福建、广东、广西,这种风俗直到近代仍很流行。⑦至今南方广大地区,人们仍以蛇为益虫,

8、不轻易伤害之。   大部分东周线刻画像铜器上都有生动的龙蛇图案,尤其在高庄出土的器物上,还出现了大量珥蛇、操蛇的神怪形象。⑧文档实用为什么同样题材在中原同时期的艺术品中没有太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