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

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

ID:44774779

大小:520.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0-28

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_第1页
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_第2页
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_第3页
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_第4页
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焕香《诗赋精深中医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杨焕香中医主任医师,1947年生。1968年下乡于内蒙古五原县美林乡,继承父业,开始行医。1998年注册包头市东河区杨焕香中医诊所。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治愈小儿麻痹,中风偏瘫,痿痹症,及妇科、儿科等疑难病症。获全国知青科技标兵,获中华名医专家科技贡献一等奖金匾,首届世界创新医学大会一等奖金杯、金牌,国际名医成果贡献奖金盘、勋章。中华医药高新科技成果金奖等奖项。著作有《诗赋中医卷》、《中医经典释疑歌》、《塞外行诗集》。以药食同源的原则治疗疾病,多以上品、中品、食物类本草处方用药,尽量不用毒性药、烈性药、下品药、虫类药。中医全科

2、,辨证论治,平衡调理,防治养生。清净悟空结善缘,常于丹田种福田。求诸法药疗诸苦,道义无边修世间。虽此皮囊如梦幻,如泡如影如露电,却是一叶一菩提,一体妙用普周遍。诗赋中医卷序百病诊治歌,传尔胜金玉。欲求长寿诀,此缘莫相拒。人既入世,五谷为生,惟诊疾于未然,已病难得上工。七情五志频扰乎脏腑,风寒暑湿相搏于肌腠。阴阳乱而病骤起,内外失而神何求。欲保安泰,恬淡虚无。轻名利而自安,重气节而人服。多诗书以养性,遗福子孙。淡食欲以养生,延年益寿。文档实用春夏夜卧早起而阳气升,秋冬早梦晚醒而阴津足。吞津舌顶颚,叩齿鸣天鼓。双目转轮回,二便齿握固。

3、旋腰踮足提会阴,梳发摩耳转背颈。立地指天肯低头,前俯后仰不失重。朝宜千米跑,晚宜百步行。嘘呵呼咝吹嘻诀,调畅八脉十二经。天干地支纳甲子,四时五运八卦通。得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秀。明生生易理之玄妙,存浩浩正气之恒流。哀众生之夭折,广济世之仁术。读诗明医,祛病解忧。生死之路一步隔,针药之幻系两头。由博而约诊要在,深入浅出知缘由。随手拈来,令百药听命,应之而起,皆神针妙手。抛砖引玉,临证草就。杨焕香1991年6月内科诊治歌诀引子内科诊治诸般疾,风劳鼓膈四大难。血病瘀出血虚类,瘀血疼痛缕紫斑。①出血咳吐便衄崩,血虚面白唇甲淡。一源三歧湿

4、痰饮,风分内外不一般。外风六淫之首疾,内风中阳气所变。寒热燥湿风郁痰,有形无形怪病延。虚补其母泻其子,开通清润表里安。补泻水火阴阳平,脏腑补泻三法谙。②①血病:分瘀血、出血、血虚三类。②补泻:分水火补泻、阴阳补泻、脏腑补泻三种。感冒时行病毒六淫变,感冒伤人乘虚入。轻重转归势缓急,卫气营血及传误。风寒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紧浮。风热汗出渴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寒证荆防败毒散,风热银翘膏芩著。暑湿烦渴不多饮,胸闷溲赤脉数濡。身热重痛粘浊涕,香薷加减病可除。气虚感冒参苏饮,阴虚加减葳蕤汤。阳虚参附再造散,血虚葱白七味攘。轻煎热服被取汗,

5、糜粥助力保温暖。室内可用醋熏蒸,多饮开水食甘淡。水缸常有贯众浸,时行疫毒不能侵。公英薄荷板兰根,未病先防皆可饮。咳嗽咳嗽之要唯二证,外感内伤言之尽。内外虚实互因果,五脏六腑皆令咳。脾湿生痰急难效,阴虚燥咳每成痨。肥甘辛辣食不当,痰浊内生肺胃恙。肝失条达情志激,气郁化火循经上。外咳急,治亦短,内咳慢,治亦缓。色质量味痰宜辨,泡沫虚寒痰浊粘。寒痰白稀热黄稠,臭属痰热湿痰甜。阴虚血痰痈脓血,咸痰肾虚亏真元。肺气通利泻下法,肺合大肠表里连。寒咳三拗热桑菊,风燥桑杏不用疑。凉燥干渴杏苏散,湿痰二陈随加减。肝火犯肺泻白治,痰热郁肺清金专。肺阴

6、亏耗声嘶哑,沙参麦冬缓缓煎。热痰蒌贝竺蛤浮,燥杏梨款菀百部。湿加夏陈星芥子,循经针罢灸背俞。肺痿肺痨肺痿咳唾白如雪,劳嗽日久重亡液。阴损及阳复生寒,虚寒草姜参枣贤,虚热麦冬救肺饮,不忘生津脾胃肾。惜精身佩安息香,雄黄擦鼻防痨虫。肺痈肺痈咳吐臭浊腥,千金苇茎治肺痈。萝卜梨藕橘青梅,枇杷竹沥茅芦根。莲子苡米佐餐煮,切忌辛辣鱼虾腥。哮喘文档实用痰鸣气喘突为哮,宿痰内伏寒引发。阳虚寒化为寒痰,热引阳盛痰热化。温肺散寒小青龙,热哮烦渴定喘通。痰气壅实三子至,肺脾肾虚固本行。喘症无有水鸡声,必慎房事治略同。肺胀肺胀病变首在肺,中及脾肾晚及心。

7、痰浊水饮蒙神窍,津液不归正化成。心悸气短恶溏满,血瘀面晦唇甲青。阴阳兼调标本顾,补益宣降温化腥。痰饮痰饮外因寒湿邪,内因劳倦食不节。或在胃肠为痰饮,支饮胸肺悬饮胁。流溢四肢为溢饮,中阳素虚病之本。稠浊为痰稀为饮,湿性粘滞水液清。因寒积饮饮不散,内热煎熬便成痰。湿无定体水泛滥,变化四者相关联。苓桂术甘饮和剂,痰饮水湿同一源。汗证自盗脱战黄血汗,盗出梦中自汗昼。气虚不固多自汗,阴虚内热盗汗透。战汗恶寒正拒邪,脱汗大出或如油。阳不敛阴正欲脱,肢冷息微淋漓愁。黄汗如柏衣着色,湿热内蕴龙胆流。阴阳虚实各相异,临证还须仔细筹。血证血证治则火气

8、血,治血四法为大纲。①止血更兼祛瘀法,宁血还须补虚强。不宜止血宜行血,不宜伐肝宜补肝。不宜降火宜降气,吐血三法君须记。②肺胃肝火多致衄,鼻齿耳舌皮脑癜。邪热犯肺桑菊加,胃热炽盛玉女煎。肝火上炎龙胆治,咳血房劳肺受连。吐血泻心汤莫迟,止血良药大黄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