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4776595

大小:11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8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劝民耕农利土”C.“依军功,行田宅”D.“除井田,民得买卖”【答案】D【解析】据题干“商鞅变法……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地而衰征”属于管仲改革,故A错误;“劝民耕农利土”没有肯定土地私有制,故B错误;“依军功,行田宅”属于奖励军功措施,故C错误;“除井田,民得买卖”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故D正确。故选D。2

2、.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三长制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C选项符合题意。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鲜卑贵族拒绝移风

3、易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

4、个体小农,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意思是治理天下如居室,能修则修,如果坏的不大就不必重新建造。表明此官员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A与题干的意思相反,排除;B说法绝对,排除;D题干不能体现。

5、故答案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评价5.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均不涉及到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氏族制度失败的问题等,商鞅变法涉及到有产阶级即地主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梭伦改革涉及到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氏族制度失败的问题,所以综上所述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6.史

6、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答案】C【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也不符合材料,故B错误;均田制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使“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故C正确;方田均税法以土地数量为税收依据,与调整土地占有无关,故D错误。故选C。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

7、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使秦国确立起封建制度;孝文帝执政时期,实行新制度,颁布了均田令,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主要废除井田制,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和汉化,两个改革都不仅仅是改变单一的生活方式,故A选项错误;C项说法符

8、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不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应排除。D项内容符合孝文帝的内容,但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应排除。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限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