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4776856

大小:42.9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8

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五莲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试题(含解析)2019.04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Ⅰ卷(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

2、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题目要求的。1.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A.周王地位至高无上B.分封制使“共主观念”成为共识C.周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D.宗法等级秩序森严【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反映了当时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观念得到认同,故B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周王地位动摇,故A错误;

3、仅凭材料无法说明周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宗法等级秩序森严,而是强调天下“共主”的观念得到认同,故D错误。2.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D【解析】材料“周之子孙”可以看出这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来看,周朝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这

4、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从秦朝开始的。3.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可以推断出D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A与题干所属材料无关,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

5、题干中没有体现民族矛盾,而是体现的民族融合,故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克服了察举制弊端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九品中正制…

6、…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以官家品评取代私人品评,有利于削弱地方大族的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都是民众不得参与,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弊端并未得到克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九品中正制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并未体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这表明A.中朝决断国

7、事B.外朝负责执行C.君主集权加强D.宰相能力平庸【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丞相权力被削弱,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外朝制度,故AB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宰相能力平庸,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汉武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史实,学生应该结合材料信息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6.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

8、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依据材料可知,三省官员都是皇帝亲近和直接指挥的秘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