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ID:44777735

大小:66.4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8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

2、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B,A、C、D与材料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2.《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本题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

3、举能结合“举公义,辟私怨”,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C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

4、,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4.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A.程颢B.王阳明C.董仲舒D.黄宗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游心于虚无”,即体现心学范畴主张。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所示的三个思想家均不是心学家,排除。B项,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

5、王心学·王阳明及其思想主张5.有人称:北宋时期,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北宋时期“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程朱理学②文人画③《清明上河图》④宋词⑤京剧A.①③⑤B.②③C.①②⑤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市民文化”是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生活,不符合题意,③④反映了宋代以后城市市民生活的现实,符合题意;京剧是清朝出现的,故⑤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点“北

6、宋时期”“市民文化”;首先通过“北宋时期”这一时间点排除⑤;然后再通过“市民文化”排除①②;从而得出正确答案。6.明末清初的傅山(1607~1684)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据材料分析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不正确的A.赵孟頫出仕元朝导致他的书法艺术水平下降B.傅山的评价受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的影响C.赵

7、孟頫书体特征以行书见长D.赵孟頫前期书法特点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答案】A【解析】依据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赵孟頫的书法水平没有下降,故A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材料中清军入关前和入关后其对赵孟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说明评价受所处时代变化的影响,以及入关之后抗清的需求,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孟頫书体特征以行书见长,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可以得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的评价为前期: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故D项正确,但不

8、符合题意。7.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