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ID:44778951

大小:389.5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28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份(年)193719381939194019411942种群数量(只)25462084407701380A.该岛屿对环颈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380只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答案】D【解析

2、】【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但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出K值;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详解】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题中所给的数据不充足,无法判断K值,A错误;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增强,B错误;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C错误;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D正确。2.下列各项研究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A.哪些种群在数量

3、上占优势B.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C.一些种群的兴起或消失D.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比例【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详解】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需要研究各种生物,属于群落的研究水平,A正确;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群落的研究水平,B正确;一些种群的兴起或消失,属于群落的研究水平,C正确;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错误。3.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

4、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A.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C.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D.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但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不相同,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详解】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

5、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各不相同,且无法比较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C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正确。4.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处理水稻产量(kg/hm2)土壤有机质(%)稻田养鱼40232.72对照34742.56A.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B.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C.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D.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

6、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稻田养鱼的实验组的水稻产量升高了,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升高了。【详解】鱼的粪便作为肥料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是不能为水稻直接吸收,A错误;稻田养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所提高,B正确;被引入稻田的鱼最终因为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成S型增长,C正确;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D正确。5.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

7、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群飞骚扰属于传递物理信息C.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详解】在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A错误;鸽

8、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传递物理信息、群飞骚扰属于传递行为信息,B错误;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C正确;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D错误。6.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