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780053

大小:817.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8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增分练26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增分练26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增分练第52页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右图为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1~2题。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风沙大、光照弱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答案1.B 2.B解析

2、第1题,从剪纸中可以看出有窑洞等地理景观,可以判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第2题,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窑洞具有保温御寒的作用。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3~5题。3.M地比该岛其他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7-A.地处低纬度B.位于岛屿内部C.空气湿度大D.位于山间

3、盆地4.M地房屋建筑(  )A.多为矮层B.多高低错落C.多吊脚楼D.多茅草屋5.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土壤肥沃D.雷雨天多答案3.D 4.A 5.B解析第3题,雷雨是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爪哇岛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空气对流强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白天四周山坡升温快,但是中午过后,盆地内部水汽蒸发旺盛,对流强烈,对流雨多在午后出现。D项正确。第4题,M地多大风暴雨,房屋应具有防风、防雷雨功能。A项正确。第5题,M地纬度低,为热带雨林气

4、候,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种类丰富,也为动物资源提供丰富的食物。B项正确。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6~7题。6.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7.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7-D.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答

5、案6.D 7.B解析第6题,受纬度位置影响,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A处为分水岭,7月平均气温低于28℃;由图可知,A处位于山地,气温年较差小,B处为平原,气温年较差大。故选D项。第7题,区域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垂直分异不太明显,无法欣赏“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岭地区,春季进入雨季,河流随之进入汛期。该地位于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此作物熟制由北部一年两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三熟;橡胶是热带的经济作物,图示地区热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下图示意青

6、藏线唐古拉山段某处的景观,该装置是为保护青藏公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第8~9题。8.推测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水土流失B.防止冻土融化C.防止滑坡D.防止低温对路基的破坏9.对该装置破坏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A.野生动物的破坏B.低温的破坏C.紫外线强烈的破坏D.大风的破坏答案8.B 9.D解析第8题,青藏公路在唐古拉山段运行时最大的威胁来自冻土的融化,遮阳板可以遮挡阳光,避免地温过高导致冻土融化。第9题,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段风力大,遮阳板极易受到大风破坏而倒塌或损毁。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

7、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黏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下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7-10.“蚝宅”(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11.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答案10.C 11.D解析第10题,古建筑墙体

8、的主体材料为当地的蚝壳,保留至今已有600多年,说明该建筑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C项正确。第11题,传统民居利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大量人口迁入、迁出都不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A、C两项错误;题干中要求对保留下来的“蚝宅”进行合理利用,而非重新建设,B项错误,D项正确。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