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

ID:44816746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30

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_第1页
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_第2页
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_第3页
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四课内文言文语段练习《季氏将伐颛臾》(一)季氏将伐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

2、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

3、止。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二)季氏将伐颛臾。……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危而不持(3)且尔言过矣(4)龟玉毁于椟中(5)是谁之过与2.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3.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冉有和季路向孔子报告“季

4、氏将有事于颛臾”后,孔子的反应比较激烈,兜头一句就是毫不客气的批评“无乃尔是过与”。B.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C.冉有认为讨伐颛臾的行为是“夫子欲之”自己客观上无力作为,孔子则用引用和比喻等方法反复而有力地证明无力作为也是不可宽恕的。D.孔子在文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冉有口是心非的政治品质的厌恶,接着他阐述了自己以“礼”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以“仁”为手段的治国主张。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求!无乃尔是过与?(2)周任有言曰:“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45.孔子认为“季氏之忧”是什么?(用现代汉语表述)《寡人之于国也》(一)“不违农时,……未之有也”。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__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答: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

6、三项的一项是()A.孝悌之义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氵夸池(数罟:密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 (二)“不违农时,……斯天下之民至焉。”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

7、意思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3.翻译下列各句: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是何异于刺

8、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秋声赋》4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