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

ID:44817168

大小:19.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30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_第1页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_第2页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_第3页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_第4页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先师刘寿山先生,字泉,北京人,生于清末,卒于1980年初夏。先生幼年随舅父学针灸,19岁拜文佩亭老先生为师.口传心授继承文老先生正骨经验,并且舍医药济贫于劳动人民。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感召下曾与朱格一先生合作创办正骨讲习所,桃李满园。1959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为发扬祖国医学,勤奋钻研,对筋骨损伤学术造诣较深。以培养新中医为己任,尽心尽力毫不保留,将自己毕生临床经验传授于后,曾发表“中医简明伤科学”及“刘寿山正骨经验”专著。今就先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结合我们的粗浅体会述其梗概,以兹缅怀。一、对筋

2、骨、气血的认识刘寿山先生认为人体骨骼分明硬骨、软骨及额外骨,并指出明硬骨204块,软骨64块,除颅骨和躯若干骨骼与现今解剖数目有差异外,其四肢骨则基本一致。从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有关中医骨伤科学骨骼资料来看,先生的认识还是比较系统而完整的。人体筋道总数为485道。在脊柱、四肢各大关节及手足等部位均有“伸、屈、力、通”四种筋道,它们相互协同起着支持和运动的作用。对其筋的认识为连系骨与关节的纤维韧带和关节囊组织,以及以关节为枢扭,以骨骼为支架起着杠杆作用的肌肉、肌健或筋膜而言。对于筋道的命名是按其部位和作用而名之,机体的任何运动都不是单一一块肌肉作用的结果,

3、而是数块肌肉协同合作完成统一的一个动作,“伸、屈、力、通筋道”形象地描述了骨与关节在运动中内、外平衡而协调的相互关系。先生对人体气血的认识是“老年人筋骨枯干,气血衰败,中年人筋骨足壮,气血和平;少年人筋骨绵软,气血充足。”损伤后在治疗时应辨证论治。还认为气血在人体中循环往复,“气与血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筋骨之损伤必及于气血,故此治疗筋骨损伤,调理气血则为首要。二、对筋骨损伤的治疗见解筋骨扳伤原因分为跌打、仆坠、压砸、撞碰之直接暴力;及神截、闪挫、服拧、踌趾之间接暴力,两者均可造成骨折、脱骸和伤筋等损害。先生对骨折、脱箭和伤筋的治疗以正骨手法、固定、

4、用药和调养为基本治疗原则。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强调手法的重要性,提出“七分手法,三分药”,其手法的运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境地,且要求他的学生掌握手法的基本技能要纯熟,“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而且要“心手相应”,“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手法。”对骨折的整复,运用接骨八法,即推、拿、续、整、接、掐、把、托。脱肋的复位用上骸八法施以提、端、娜、正、屈、挺、扣、捏。而伤筋则采用治筋八法戮、拔、捻、挥、归、合、顺、散。手法共列为廿四法,临证之时,辨证识相,灵活运用。手法的操作要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巧妙,动

5、作协调连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切忌粗暴。要达到这样高的水平,除熟练掌握手法墓本功外,先生要求须多临证,勤操作,积累经验方能得心应手,然后“治自多效"。其接骨之时是筋骨并重的,指出“伤骨必伤筋”,骨折断端重叠,、筋肉俱已收缩,欲对其位,必先巧力拔神,使断端分离,而后捺正。先生常说“拔不开接不上。”虽语言通俗浅显,但指导临床意义颇深。在治疗脱骸时,上骸八法的运用,先生突出一“摘”字,亦即“欲合先离”之意。脱骸后骨端离开骨案,多被筋肉收缩而“锁”在异常位置,运用八法提端挪正,屈挺扣捏,将骨头“摘出”以“解锁”,方能归案。伤筋是临症最常见损伤。人体各部位筋肉

6、可发生不同程度损伤,亦是骨折或脱骸后的必然并发症。先生认为单纯伤筋根据受伤原因分为戳伤、神伤、扭伤、掀伤、闪挫伤、躇伤和蹄伤等。依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又可分为筋粗、筋硬、筋僵、筋挛、筋缩、筋聚、筋错、筋转和筋断数种。伤筋虽较骨折、脱骸伤情为轻,但治疗时往往不如骨折或脱骸易于迅速收效,特别是有些急性伤筋,由于失治或治不得法而转成慢性者,常常经久不愈,所以有“宁治十个骨折,不治一个脱骸,宁治十个脱箭,不治一个伤筋”的说法。先生认方‘筋喜柔不喜刚”,所以治疗伤筋时,手法应柔韧和缓,“外柔内刚,”切不可粗暴生搬硬拉,力量应由轻逐渐加重,使感觉由浅入深,而患者并不

7、感到皮肤疼痛之苦。先生在外治法与内治法中重视气血方面的辨证论治,认为老年人气血衰败,筋骨枯干,骨骼中钙质成份增多,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疏松,轻微外伤即可造成骨折,且粉碎者多见,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手法应轻巧,拔伸牵引力量不宜过大,又因其筋肉松弛,收缩无力,若拔伸力量过大反而适得其反。骨折也不必强求完全对位,以免造成更多损伤,而影响气血和骨折愈合。而中年人气血和平,筋骨足壮,骨骼粗大,筋肉强而有力。骨折整复时应大力拔伸以克服筋肉收缩的张力,方能使骨折端重叠及嵌入得到矫正。青少年因其气血充足,筋骨绵软,骨骼中胶质较多生长较快,故手法整复时间应越早越好,不应拖延

8、,手法用力尤其须要灵巧。在内治法中对男、妇、老、幼、壮、弱、虚、实;体力或脑力劳动者治之有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