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

ID:44840127

大小:507.89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30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考)本试卷有2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一、本大题共48道小题,共48分。1.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耕作面积B.土地制度C.耕种技术D.灌溉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归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从甲骨文中这些田字的形状,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将土地划分成几块规整的小方块,这些土地的划分,形同井字,被称为

2、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所以这可以用来研究土地制度,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依据不能得出其耕作面积、耕种技术和灌溉方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

3、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3.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

4、耜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AB项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排除;D项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排除。点睛:解题的时间点“春秋战国以来”。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时空观念。根

5、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答案为A项。争霸战争并非只是在这一区域进行,且争霸战争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经济的破坏,排除B项;这一区域的交通条件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这一区域城市规模如何扩大材料没有反映,难以得出推动商业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的商业发展【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本题考查影响商业贸易发展的因素,

6、区域位置是重要因素之一。本题的解答应当根据图示,从图示中陶、曹、鲁的位置关系,来确定推动这一地区商贸发展的原因。5.“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农本商末D.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材料“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从事商业的人数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就会减少,这体现出重农抑商的思想,故选B。A中“并重”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是对外贸易政策,排除。6.《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

7、、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答案选C项。材料

8、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难度不大,首先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出D项是无关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说法错误。7.4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