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44867167

大小:156.1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31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

2、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3.战国时期,有儒者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韩非子认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法思想具有互通性B.实现国强民富成为士人共识C.法家更顺应时代潮流D.儒家强调统治者应为政以德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3、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家D.儒家学说与权术5.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D.知行合一6.“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

4、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A.内心反省B.考察事物C.消灭私欲D.遵守三纲五常7.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8.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

5、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A.宣扬“知行合一”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主体意识9.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否定君主专制D.提倡法治和众治10.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

6、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11.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C.人D.政治1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一“哲学

7、的突破”()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B.主张王权应该高于教权C.肯定人的欲望歌颂人性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13.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14.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

8、.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15.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这场改革的解读,正确的是()A.起因是教皇以修缮西斯廷小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B.以马丁•路德据个人观点写成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开始的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