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消减杂交

抑制性消减杂交

ID:44890597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抑制性消减杂交_第1页
抑制性消减杂交_第2页
抑制性消减杂交_第3页
抑制性消减杂交_第4页
资源描述:

《抑制性消减杂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技术是一种鉴定、分离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基因的技术.其原理是以抑制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反应为基础的cDNA消减杂交技术.通过合成两个不同的接头,连接于测试cDNA片段的5’末端,达到选择性扩增差异性表达的cDNA片段,抑制非目的cDNA的扩增.该技术与其他消减杂交技术相比具有假阳性率低、敏感性高、效率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1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产生的背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约含有4-10万个不同的基因,但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只有15%的基因得以表达.

2、这些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了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个体的发育和分化、体内稳态的维持、细胞周期的调控、衰老、细胞凋亡等.因此要了解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就必须将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分离、鉴定并作深入研究,为此人们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基因表达差异的方法.cDNA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类较早建立的技术[1],其原理是将要比较基因表达差异的双方cDNA进行杂交,通过羟基磷灰石层析、亲和素-生物素结合等方法,从杂交混合物中分离、鉴定出未杂交的部分.应用这些方法曾分离、鉴定出一些重要基因,例如T细胞受体(TCR)等,但不能有效获得低丰度的转录物,需多步的杂交层析过程

3、.1992年Liangetal[2,3]建立了mRNA差异显示法(mRNAdifferentialdisplay)或称差异显示逆转录PCR(differentialdisplayreverseranscriptionPCR,DD-RT-PCR),其特点是原理简单、灵敏度高,但是假阳性率高达70%.1993年Lisitsynetal[4,5]在进一步完善DD-RT-PCR基础上发展了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differenceanalysis,RDA),该技术充分发挥了PCR以指数扩增双链模板,而以线性扩增单链模板的特性,

4、通过消减和富集,使得目的基因片段得到特异性扩增,但仍需多次杂交、PCR步骤,较为繁琐.1994年Hubanketal[6]将RDA技术改良,设计了cDNA-RDA方法,该方法用于比较具有相近遗传背景、表型不同的两组cDNA之间的差异,但如果两组cDNA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以及某些基因在检测子中存在上调表达时,此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1996年Diachenkoetal[7,8]在RDA的基础上发展了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他克服了DD-RT-PCR法的假阳性较高和RDA法消减杂交轮次较多的缺点,适用于克隆分析造成某种特殊表型的目的基因及

5、其功能.2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的原理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以抑制性PCR反应为基础,将标准化测试cDNA单链步骤和消减杂交步骤合为一体的技术.通过合成两个不同的接头,接于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的测试cDNA片段的5’末端,将测试和驱动进行两轮杂交.标准化步骤均等了测试中的cDNA单链丰度,消减杂交步骤去除测试和驱动之间的共同序列.利用抑制性PCR选择性扩增目的cDNA片段,同时抑制非目的cDNA的扩增.因此,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显著增加了获得低丰度差异表达的cDNA的概率.所谓抑制性PCR是利用链内退火优于链间退火,使非目的序列片段两端的长反向重复序

6、列在退火时产生“锅柄样”结构,无法与引物配对,从而选择性抑制非目的序列片段扩增[9].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基本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将要进行比较的两种组织或细胞来源的mRNA样品反转录为cDNA,把含有目的基因的cDNA称为测试(tester),把参考cDNA称为驱动(driver),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RsaI切割,产生末端平头的片段,将测试cDNA分为两份,每份连接不同的接头,即:接头1(adaptor1)和接头2(adaptor2).接头为双链DNA片段,且5’-端均无磷酸基,这样保证只有接头中的长链可以与cDNA的5’-末端连接,两个接头含

7、有可识别的序列.接下来进行两次杂交.第一次杂交在每个测试里加入过量驱动,然后变性、退火,根据杂交动力学第二定律,即丰度越高的分子退火速度越快,因此测试cDNA与驱动cDNA相同片段大都形成异源双链分子,使得差异表达的单链分子得到富集.第二次杂交,将进行过首次杂交的两组样品不经变性而直接混合,只有剩下的经过消减并平均化了的差异表达的单链cDNA可以重新结合为新的杂交体分子,这种杂交体分子两端带有不同的接头1和接头2,加入新鲜变性的驱动进行第二轮消减杂交,进一步富集差异表达的杂交体分子,并用DNA酶补平末端,这样差异表达的测试序列-杂交体分子5'-和

8、3'-端就有了进行巢式PCR所需的不同的退火位点.最后,进行两次PCR反应,第一次PCR只有两端连接有不同接头的双链cDNA片段才得以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