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ID:44892154

大小:1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1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精读课主备课人苏允苹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重点难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预习1、自读课文,纠正读误,再齐读。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师生梳理文章大意。2、默读课文,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

2、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③“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④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精讲互动1、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2、通过以上分析,第1段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极富理性,辩证有力,文中调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

3、的论证,这是为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3、在孟子看来,作为“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4、孟子在论证这文章中观点的时候,主要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达标训练整理本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作业布置思考与练习一学习小结/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