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

ID:44913378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4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_第1页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_第2页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_第3页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_第4页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罗常培先生(1931)曾经对切韵时代能够区分鱼虞的方言作过详细的考证,并且断定这个方言区域只限于太湖周围以建康为中心、北起彭城南讫余姚的范围之内。需要说明一下,罗先生文章中的虞实际包括虞、模两韵,主元音为[u],跟鱼韵的主元音[o]相对立。为了避免混淆,下文把前者改称虞类,后者改称鱼类。如果需要特别提及各韵,则一仍《广韵》之旧,分称虞韵、模韵、鱼韵。在韵谱中,鱼类字下加着重号,以求醒目。罗先生的这篇文章是汉语史上公认的权威之作,尤其是讨论《切韵》性质的时候,更不免要引到它。由于

2、罗常培先生学术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和材料产生过怀疑。即有不同看法,也总是改从罗先生的。例如,年黄淬伯(1930)曾通过反切系联的科学方法得出长安方言能够区别鱼虞的正确结论。但是罗常培先生在上面这篇文章中对黄先生的结论提出了异议之后,黄先生就在《论切韵音系并批判高本汉的观点》一文中《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2期,改用了罗先生的意见,实际上是对自已的正确观点进行了修改。罗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海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就在最近,梅祖麟教授的《吴语情貌词“仔”的语源》(Mei,Tsulin

3、1979)、张琨教授的《切韵的综合性质》(Chang,Kun1979)都引用了罗先生这篇文章的结论。所以,象这样一篇重要的文章对它的材料是否确实、观点是否全面重新作一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本文还打算通过对鱼、虞两类的分析,就《切韵》时代的方言概况以及《切韵》的性质作一些粗略的讨论。罗常培先生在文章中列举三十七位北方诗人的用韵情况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是他在材料的选取上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偏见,甚至有歪曲的地方。略举数例本文的韵文材料来自《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庾信,籍贯新野,属于罗先生所定的北方诗人,

4、也就是说鱼、虞是不分的,罗先生举了他的《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作为例证。为了全面了解庾信的用韵情况,我们把《全北周诗》中他用过的鱼、虞韵脚都列举出来。《道士步虚词》初虚舆书鱼墟,《燕歌行》居疎书,《奉和山池》舆渠疎鱼馀,《游山》聚舞雨竖,《奉报穷秋寄隐士》沮锄书鱼渠疎庐,《咏怀》株无跗奴愚,《夜听捣衣》杵鼓缕,《和章文内史入重阳阁》疎渠书蕖居舒妤,《寒园即目》居墟书舒馀鱼疎。《有喜致醉》珠弧夫厨须株雏,《别张洗马枢》顾路渡菟,《别庾七入蜀》乌都图枯株,《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谟图都夫疎狐乌蒲湖,《奉

5、和永丰殿下言志》誉锄蘧舒如裾璩舆虚墟居初除闾妤车馀疏睢书初余囷Ê渠於沮袪葅诸嘘庐徐鱼樗渔挐书蔬胥疎璵,《咏画屏风诗》壶厨孤垆,《寄王琳》疎书,《和江中贾客》浦鼓。庾信诗中存在鱼虞的区别一望自知,不需讨论。《言志》一诗四十韵,鱼韵到底,尤足以说明问题。徐陵,东海郯人。罗先生举了他的《骢驱》为例,说明郯人是鱼虞不分的。但是他的叶这类韵的诗除上面一首以外,还有两首。《长安道》都图珠吾,《同江詹事登宫城南楼》孚趋儒枢瑜巫厨诛。这两首诗中不杂一个鱼韵字,怎么能够根据一首诗就否定另外两首的用韵情况呢?跟徐陵同郡

6、望的,还有一位很重要的诗人何逊。我们不妨也把他的这类诗的韵脚全部列出来。《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舒馀疎车渔,《答丘长史》路雾趋句喻鹜树赴赋务驱务屡,《下直出谿边望答虞丹徒敬》楚阻语许绪炬举,《赠江长史别》处汝叙楚所旅阻与渚溆举语许,《送韦司马别》渚侣绪举,《初发新林》楚与暑许举侣渚屿拒许所语,《宿南州浦》苦浦五鼓莽土,《秋夕叹白发》扶殊隅珠躯须庑隅愉枢株凫嵎,《野夕答孙郎擢》露树趣注,《晓发》雾树趣赋,《为人妾思》处去。总共十一首诗八十三个韵脚中,竟没有一处鱼虞相混,这对于证明郯人鱼虞不分显然是不利

7、的,罗先生干脆就把何逊的诗撇在一边,弃置不顾。张正见,清河东武城人。他的全部诗中没有一首鱼虞混用,尤其象《置酒高殿上》全诗十二韵,《帝王所居篇》十韵,都是一韵到底。罗先生为了证明清河东武城人鱼虞不分,就举了他的《赋得梅花轻雨应教》一诗为例,认为这首诗叶雨去聚柱舞。下面我们就把这首诗抄出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梅树耿长虹,芳林散轻雨,蜀郡随仙去,阳台带云聚,飘花更擢枝,润石还侵柱,讵得零陵燕,随风时共舞。原来,“去”字在奇数句,而且又是去声字,不跟上声字押韵,按诗律自然是不能算作韵脚的,不知罗先生

8、何以把它拉进韵脚举为例证了。隋文帝,华阴人。罗先生举了他的《宴秦孝王于并州作》为例证明华阴鱼、虞不分。隋文帝以鱼虞押韵的诗仅这么一首,而且只有三个韵脚:臾除无,实在不能说明问题。倒是他的儿子隋炀帝和他的同乡杨素一共有七首这类诗,二十九个韵脚,没有一处合韵。这对罗先生的说法是强烈的反例。柳恽,解人,他一共有三首这类诗。《赠吴均》浦渚楚旅举,《七夕穿针》绪缕聚柱取,《擣衣诗》暮素树务。象上面这样的押韵情况,与其说是鱼、虞不分,倒不如说是鱼、虞能分。江淹,济阳考城人。他的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