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对比2

中外建筑对比2

ID:44913498

大小:1.9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4

中外建筑对比2_第1页
中外建筑对比2_第2页
中外建筑对比2_第3页
中外建筑对比2_第4页
中外建筑对比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对比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建筑对比——汉代与古罗马建筑对比课程:中国古代建筑史老师:张培颖姓名:和畅学号:20141057一、目录1.建筑风格的发展1.1汉代的建筑发展1.2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发展1.3分析2.思想信仰分析2.1我国2.2欧洲3.建筑对比3.1材料对比3.2结构对比3.3空间对比3.4色彩对比4.总结1.建筑风格的发展1.1汉代的建筑发展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较为统一,从最早的周朝开始,就有了特定的风格。自秦一统六国,仿建六国宫室,将全国文化集中于关中。后来,汉继秦制,全国的建筑风格趋于统一并一直占于主流地位。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

2、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随着独尊儒术的确立,各种当时的一些建筑风格形式也作为宗教及礼仪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1.2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发展 西方建筑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性民族特色,进程快速多变。西方的建筑形式,如古希腊建筑讲究比例匀称,造型简洁优雅,建筑空间的虚实互映,又将自然的阳光、空气巧妙置于认为建筑空间之中,给人以明朗、开放的亲切之感;罗马式建筑则以圆顶、拱门、厚墙为其特色,造型浑厚雄壮,装饰华丽多彩。尤其是对内部空间的处理十分讲究,从地板到天花板,处处精雕细琢,浑然一体,充实而美观;巴洛克建筑形式新异

3、,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打破建筑,雕刻与绘画的界限,使用贵重材料,充满了装饰感;哥特建筑以高、直、尖为特色,高大的形体由于飞扶壁的作用显得薄而轻快,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洛可可建筑风格是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柱式技术的同时,独创了拱券(xuan)结构,从而获得了更加宽阔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也因此朝着更加宏伟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1.3分析在西方建筑中,但没有一种风格能够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战乱,王国的四

4、分五裂使西方的建筑传承呈现多样性。中国古代也是战乱频仍,汉族的政权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挑战,但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使每一种外族文化最终被同化、吸收,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都接受了中国汉传的建筑形式,只是在局部融汇了本民族的特色。2.思想信仰分析2.1我国中国人崇拜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协调统一,认为认识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顺应自然,在审美上认为自然就是美的。所以中国的传统建筑比较注重与周围自然的协调统一。大规模的建筑群通常会依山傍水,利用自然环境形成建筑物的错落有致。中国建筑讲究风水,园林更是如此,往往置于假山,开凿小溪,种植花草不

5、下百种。总的来说,中国园林就是尽量模仿自然。2.2西方西方环境相对恶劣,气候寒冷,少平原,多山地,所以对于西方人们来说,无法依赖自然,要想生存,必须与自然作斗争。西方思想开放,表达直白,并不像中国那么含蓄。这也正是西方建筑、园林可以标榜人为因素的重要原因。而且中国大部分信仰道教、佛教,而西方大多是基督教。所以东方多庙宇,而西方多教堂。3.建筑对比3.1材料对比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西方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

6、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

7、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3.2结构对比中西建筑材料的性能是决定建筑结构的基本。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是一种框架式的结构,墙壁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重要结构部分,只起隔断的作用。到了明朝,木架结构经过简化,已经形成新的定型体系。随着砖的普及,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筑的无梁殿,苏

8、州开元寺等。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发展创造了条件。太和殿大木结构欧洲建筑崇尚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并不执著于结构之美。欧洲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