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

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

ID:44914712

大小:39.8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04

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_第1页
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_第2页
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_第3页
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_第4页
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问题分析  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和自觉运用由来以久,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就已经在战争中使用烽火、狼烟、悬灯等形式传递警报。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04年3月31日,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监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纪检监察系统信息化建设2004--2008年规划》的通知”以来,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已成为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的主要手段。如何顺应信息化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运用信

2、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效能,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现状如今,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民网络时代,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使网络监督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网络举报成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息源,深刻影响着我国现有的反腐倡廉格局。例如,今年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组织部等五个部委在国内主要网站设立的网络举报监督专区,就是一项利用互联网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息源。 无疑,网络是一种工具,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形式、交往方式,其本身不具备善恶的属性,而是否主

3、动运用、运用是否得当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时,网络与民意相连,是民间各种声音和力量表达的集散地、扩展源,折射了部分群众的愿望和期待。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意见建议,特别是通过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切不断形成自身的影响力和发展动力,也不断提高了广大网民的参与和关怀热情,为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如果不能形成科学的互动机制,必将挫伤群众的热情和良好期盼,影响反腐倡廉事业的深入推进。因此,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科学应对信息化发展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纪检监察等反腐机关的重大现实课题,也考验着我们

4、党和政府在“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的执政智慧。  二、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存在严峻挑战的原因  网络自身的虚拟性、互动性、平等性、直接性、开放性、便捷性、廉价性等特点,在给反腐倡廉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采取全面、客观的态度分析这种挑战,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公权力机关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失措和网络问政的治理失效所带来的严重挑战  网络沟通的互动性不足或欠缺影响公权力的公信力。网络扁平化特点要求公权力机关注重与网民沟通的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如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中,由于有关方面在初始阶

5、段消极面对网络,让事件迅速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虽然贪腐官员最终受到惩处却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这也说明,纪检监察等机关在反腐倡廉中如果不能与网络形成良性互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就会造成网民对公权力不信任。在很多突发事件或政策讨论中,官方声音经常受到质疑和批评正是这种不信任累积的表现,也容易为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提供“靶子”和口实,构成中国社会转型期潜存的不稳定因素。  网络问政的治理失效可能对现有反腐机关形成过多干预。如果不能逐步健全制度,规范网络监督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网络问政与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对接融合,就无法凝聚起民主监督

6、和善治发展的正能量,反而使公权力机关常常被网络舆论所左右、所“绑架”。  (二)网络监督的放大效应对公民正当权利包括贪腐人员合法权利的侵犯带来挑战  “一网打尽”式监督可能侵害当事人的正当权利。作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网络制造出极强的舆论压力,能在极短时间内引起民众群情激奋,与之伴生的“人肉搜索”常常将当事人各种信息“一网打尽”,给当事人乃至家人、亲朋的生活带来影响,有些个人隐私甚至国家秘密也公开在网上传播,而当事人正当的合法权利往往在“网络扒粪”中被无情忽略了。  不法分子的造谣、诽谤、诋毁会带来监督的“牺牲品”。如前文提到的广州

7、的“房婶”,实际是利用网络恶意诽谤、侵犯隐私、毁人名誉,而这种失实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却误导民众、蛊惑人心,对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严重干扰。如果此类事件反复出现,就会损伤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  (三)网络信息失真带来的无效参与和网络不可控性带来的侵权式参与带来的挑战  网络参与的无序效应、网络声音主体的片面化可能造成网络民意失真。网络表达的自由性、开放性往往使其与现实生活表达相比更加尖锐、偏激,网络发帖、跟帖,往往使非理性的声音占据上风,网上民意可能只代表了部分利益群体的主张,甚至只是个人不满情绪的发泄和聚集,容易使民众对事件整体做出错

8、误的判断,使政府做出不符合社会大众主流意见的错误决策。  网络的不可控性容易滋生网络暴力。网络空间高度自由、互相影响、交织放大,网络世界信息源头不可控、传播速度不可控、内容分散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