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2.1.2胶体练习(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2.1.2胶体练习(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ID:44940581

大小:27.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5

新教材高中化学2.1.2胶体练习(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2.1.2胶体练习(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2.1.2胶体练习(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2.1.2胶体练习(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化学2.1.2胶体练习(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胶体1.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答案】D.雾、云、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故应选择答案D2.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C.布朗运动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答案】D.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其他的性质都是由此而决定的,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

2、红褐色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答案】A.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4.下列物质中能透过半透膜的是(  )A.Fe(OH)3胶体B.NaCl溶液C.混有泥沙的河水D.牛奶【答案】BA、因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A错误;B、因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故B正确;C、因浊液不能透过滤纸,也不能透过半透膜,混有泥沙的河水是浊液,故C错误;D、因胶体不能透过半透

3、膜,牛奶是胶体,故D错误;5.观察丁达尔现象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一束光平行B、将一发光的白炽灯悬在盛有胶体的烧杯正上方C、观察者视线垂直于一束入射光,胶体置暗盒内D、胶体置明亮背景处,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的红色激光垂直【答案】C.A.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一束光垂直,故A错误; B.白炽灯不是一束光,故B错误;C.胶体置暗盒内,便于观察,故C正确;D.胶体置明亮背景处,不方便观察,故D错误6.为了除去蛋白质溶胶中混有的少量食盐,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            B.过滤                C.渗析         

4、      D.分液【答案】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半透膜只能使溶液中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能使胶粒透过,以此用渗析法分离胶体与溶液。7.在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A.电泳            B.渗析               C.聚沉           D.丁达尔效应【答案】B.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时,气溶胶的胶粒向电极定向移动并沉积在电极上,主要利用了电泳的原理。8.氢氧化铁胶体逐滴加入下列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A.稀硫酸B.酒

5、精C.饱和硫酸钠溶液D.磷酸钠溶液【答案】A.A、加入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继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铁沉淀会溶解,故A正确;B、酒精是非电解质,加入不会引起聚沉,也不能溶解沉淀,故B错误;C、饱和硫酸钠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引起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D、磷酸钠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引起胶体聚沉,但不能溶解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9.“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具有丁达尔效应 ④不能透过半透膜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出现

6、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                         B.②③⑤C.②③④                         D.①③④⑥【答案】C.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具有一般胶体的性质。10.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mol/L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能得到Fe(OH)3胶体的同学是(2)证明有Fe(O

7、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电荷(填“正”或“负”).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4)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答案】丙;使一束光射向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正; 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胶粒带正电荷,导致胶粒之间互相排斥且胶粒在做布朗运动,所以能稳定存在.(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