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的意外事件【开题报告】

论刑法中的意外事件【开题报告】

ID:449466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3

论刑法中的意外事件【开题报告】_第1页
论刑法中的意外事件【开题报告】_第2页
论刑法中的意外事件【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刑法中的意外事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法学论刑法中的意外事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背景:目前,刑法学界对意外事件的定义仍存在较多争议,众说纷纭,各执己见。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意外事件的案件判决仍未有统一的标准。看来,以往对意外事件的界定仍存在不慎周密的地方,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我将其提出来加以探讨。意义:罪行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刑法所坚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犯罪的本质是法益侵犯,包括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及目的与动机和客观上有法益侵犯的行为及法益侵犯的结果。意外事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

2、在犯罪的过失,因而缺乏构成犯罪和负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不能认定为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尽管行为人的行为已造成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如果意外事故认定为犯罪,则堕入“客观归罪”,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刑法要求。因此,意外事件与犯罪的关系问题具有十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1、阐述意外事件的概念、本质特点、要素。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在刑法意义上,这种由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事件不认为是犯罪,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过的意外事件。意外事

3、件的本质特点是行为人的行为是无罪过的且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力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我国现行刑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行为在客观上造成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且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而将其归类为无罪过事件。要素:无罪过,不可抗拒,不可预见。2、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说3、意外事件与相类似概念的比较区别2(1)意外事件与犯罪故意的区别;(2)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3)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的区别;(4)意外事件与假想防卫的区别。4、我对意外事件定义的界定。5、对现行立法司法的建议。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4、主要是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首先,阅读、参阅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分析各家理论之异同,为自己立论奠定基础;其次,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动向,使自己的理论符合现实的发展要求;再次,收集下笔前的资料,结合老师的理论指导意见,翻译与本课题相关的英文资料,借鉴其中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的论点;最后,积极向老师求教,与同学多做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文观点和论证内容。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1]王利明、郭明端、吴汉东.民法新论下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社会

5、科学出版社,1998.[3]民法资料汇编第七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4]李志敏.中国古代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5]祝聪.论不可抗力[J].法学评论,1991,4.[6]毛立新、徐东升.浅论不可抗力[J].民商法学,1998,11.[7]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李光灿、张文、龚明礼.刑法因果关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9]陈兴良、曲新久.刑法案例教程(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0]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1993.[11]简涛.浅议我国〈刑法〉中的意外事件[J].法制与社会,2010,1.[12]韩啸.意外事件与过失之界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12.[13]旷巍.论假想防卫[J].法制与社会,2008,1.[14]ElizabethA.Martin.OxfordDictionaryofLaw[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5]周枏.罗马法原论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6]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NapoleonicCode[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阶段阶段内容起讫时间阶

7、段成果形式准备阶段收集资料,认真分析10月上旬资料整理开题阶段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0月中旬--11月上旬开题报告完成调研阶段虚心求教,整理资料11.15-11.19资料分析,形成初稿撰写阶段形成初稿11月下旬至1月下旬初稿完成修改阶段修正观点,完善内容2月下旬-4月下旬修改论文定稿阶段仔细推敲,细心校对4月中旬论文定稿答辩阶段论文答辩4.20——5.16论文答辩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创新点:1、把意外事件与犯罪故意、疏忽大意过失、不可抗力和假想防卫,做具体而系统的区分;2、把意外事件的定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